返回第120章 天军行阵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进的中堂,到时我把手机带去偏厅里隔着屏风放,到时你我都在场,有我坐镇,谅她们也不敢乱来。”

“好,那我先准备准备,她们可能明日就来。”

“可以。”鲁锦点了点便继续吃饭。

张芸绣又问道,“可这样藏着也总不是回事呀,夫君准备怎么搪塞她们?”

“这好办,就说是留声机,不方便让她们看到,等以后我真造个留声机不就好了。”鲁锦早就想好了对策。

张芸绣好奇道,“这留声机就不怕别人知道?”

“那不一样,留声机就是个手摇发条动力的唱片机,没什么厉害的东西,咱们将来开个工厂招人大量生产,往外卖都没问题。”

反正‘与民争利’这种东西,是不会在鲁锦这存在的,他要卖东西赚钱,那肯定是卖别人没有的,你说我跟谁争利了?

你要有本事跟我造出一样的,那算你牛逼,大不了老子再卖别的,也算促进科技进步了。

等以后立了专利法,他甚至可以靠卖专利赚钱,皇室能做的生意多了,真不怕没办法赚钱。

而且专利法也是个好东西,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之所以能科技井喷,全靠专利法理清了‘产学研关系’,科研工作者,大商人,市场,这三方能够形成正循环,不断获得正向反馈,你都不用刻意催生科技进步,自然有人主动发展。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能工巧匠,也不缺乏创新精神,为什么工业革命和科技井喷没能在中国诞生,就是因为不能获得正向反馈。

首先,普通工匠没时间,没精力,没金钱,没知识去搞科技研发,有知识的儒生又全在卷科举,偶尔有几个喜好‘杂学’的儒生,像是‘祖冲之’‘沈括’之流,也全是为爱发电,而且痴迷杂学,还会受其他儒生鄙视。

即便真的诞生了什么科研成果,也很难让发明者获得什么正向收益,不论是金钱还是名声,都没有。

你祖冲之的圆周率再牛逼,到了其他儒生嘴里也是一句算数是小道,杂学。

同时爱好‘杂学’的儒生,就算真的搞出科研成果,只会有两种后果,要么理想崇高,格局大,直接公开技术,利国利民利天下,直接白送,要么鄙视商贾,不愿意投入商业运用。

其实古代也有集全国之力搞的大型科研工程,可最后无一例外都成了劳民伤财的败家行为,就因为不能获得正向反馈。

科研需要经费,但却只出不进,这可不败家吗。

比如北宋朝廷耗资十万贯,集全国能工巧匠,天文学家,数学家,搞出来的‘水运仪象台’,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带有擒纵器的天文钟,后世欧洲所有的机械钟表都用了这种擒纵器。

人家欧洲钟表卖那么多,宋朝花十万贯搞的研发,扔水里就听见个响,根本看不到回头钱,没有收益,纯糟蹋钱,你以后再搞这种大型科研工程,谁还会支持?

最可气的是,那台水运仪象台,还在靖康耻的时候被金兵搬到了燕京,后因保存不善被毁坏了。

水运仪象台的设计总师‘苏颂’,他儿子倒是保留了一份机械图谱,可是因为没人能看的懂,无法重新仿制......

产学研关系很重要,后世中国科技井喷也是新世纪之后的事,之前国家主持的大型工程只是打基础,还有军工,那些东西都很难变现,普通的民用产品在国际上又没有竞争力。

产学研关系理顺后,企业有技术需求,科研部门能获得资金支持和研发方向,学校能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企业拿到技术又能去市场上赚钱,有了正反馈,形成正循环,才会科技爆发。

欧洲工业革命的时候,但凡谁搞出点什么发明,立刻就去融资开工厂,技术马上就能变现,就是这种不断获得的正反馈,才会促使技术爆发。

“好,既然夫君有办法,那我明天就安排她们过来了。”

“嗯,可以。”

翌日,包毓还没从和阳回来,郭张氏就带着两个女儿再次登门了,这次还带了不少乐器。

二进的中堂,原本是张芸绣在招待她们娘仨,没想到鲁锦会突然出现,母女三人连忙拜道。

“见过大帅。”

“不必多礼,听说郭指挥家的千金懂音律,这可真是帮了大忙,我特意过来看看,你们不用拘谨。”

“是。”

鲁锦看了看郭慧蓉带来的乐器,有七弦古琴,琵琶,竹笛和箫,他见状顿时问道,“没有唢呐吗?”

郭慧蓉还是有些紧张,但还是小心地回道,“回禀大帅,唢呐并非雅乐。”

好吧,古代唢呐真不是能登堂入室的乐器。

“可我要谱的是战阵之乐,非有唢呐不可,你没带来也无妨,能否先记下唢呐的乐谱?”鲁锦又问道。

“可以,小女尽力而为。”

“行吧。”鲁锦点点头又说道。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