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耳边响起:
“所谓的科举改革,既是改革制度,更是改革人心。”
。。。
“身为学子,最重要的并非要饱读诗书,追求圣人之道,而是要心怀天下,为公为民。”
“故此,做人之道,尤为重要。”
。。。
“文渊阁大学士孔捷启奏。”
音终,笔落。
奏折合上的那一刻,孔捷眼中已有神韵。
他推开门的那一刻,前路已是光芒万丈。
东宫
“臣,孔捷,参见殿下。”孔捷出府后,并没有按照朱元璋的命令第一时间去找他。
因为现在的孔捷并不能保证,手里的这份奏折能够真的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为自己,也为王侍郎,更为天下学子,他不能冒险。
所以,太子的态度,极为重要。
但太子此时并未急着观看这份奏折,而是将奏折放在了掌中,掂了掂,感受着分量,面带微笑的开口问道:
“这上面的重量可不仅仅是掂着的这么简单。”
“孤还以为,你至少要恢复些时日。”
孔捷听后,没有作答,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至少现在的你,孤很满意,从今天起,你不用再去吏部,也不必去文渊阁了。”
“以后,就跟在孤的身边,孤会慢慢教你。”
说着说着,朱标翻开了手中的奏折。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孔捷全程直着身子,目视着前方,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实际上,他只是在心中默默的承担起那个傲娇的小老头眼中最为珍贵的东西之一:文人风骨。
此时的朱标,仔细品祥着手中这份空前绝后的佳作。
越往下看,朱标手中的分量就越发沉重。
当最后一个字尽收眼底时,在朱标的眼中,大明朝的未来似乎已经光芒万丈。
没有过多的话语,合上奏折之后,朱标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孔捷,而后默默的从案台上拿出了一份与之前王侍郎给孔捷看的,外表一模一样的奏折。
“王侍郎安全返乡,你不必顾虑。”
“青,出于蓝。”
“亦,胜于蓝。”
“这是他让孤带给你的话。”
孔捷笑了,此时的他,已然热泪盈眶。
“谢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