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奏销制度  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那不过是前朝的弊政,弊政罢了……”颜希哲颤颤巍巍地说道:“前朝的弊政,与陛下……无关。”

杨帆还欲攻击颜希哲,就听朱元璋开口,打断了二人的争论,他黑着个脸,没好气的说道:“杨帆,你既然觉得咱的财政制度不好,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朱元璋心里有火,杨帆如果不提出一个可行的章程来,他今天非降罪给杨帆,让杨帆尝尝苦头。

杨帆等的就是朱元璋这句话,他从衣袖中取出一封奏疏,双手高举。

“陛下,臣在牢狱之中冥思苦想许久,终于想出一个完整的章程来,臣将此法起名为‘奏销’,请陛下过目!”

哎呦?

群臣纷纷望过来,他们原以为杨帆是临时起意,未曾想这家伙连奏疏章程都拟定好了?

云奇取来奏疏,呈递到朱元璋的身前,毛骧就站在朱元璋的斜后方,却脑袋都不敢抬看一眼。

他忽然想起狱卒曾经说过,最近杨帆经常在监牢中奋笔疾书,写了一张后便撕碎了重新写。

如此往复不停,经常到了夜里还在一个人嘟嘟囔囔地说什么“税收”、“财政”之类的怪话,难道就是在为税收改革劳心劳力?

毛骧忍不住朝下方的杨帆望了一眼。

杨帆孤身一人站在群臣前面,腰杆子挺得笔直,与百官格格不入。

他是一个纯臣!

毛骧心中暗暗感叹,杨帆比他毛骧要纯粹的多,在杨帆的心里,永远装着大明江山与百姓。

这一点,毛骧自愧不如。

朱元璋打开奏疏,就见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文字,这奏销制度是杨帆根据记忆中的“奏销制度”,再结合大明目前的情况,连续修改了十几版写出的。

简而言之,奏销制度是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财政管理制度。

主要涉及了工程兴修、钱粮征税、军需善后等方面,其中严格的奏报程序与管理规划,保证了国家财政的透明与顺利运行。

奏销制度的核心,在于财政收支的审核与监督,而这一点,正是朱元璋在明初设计的财政制度最大的漏洞与弱点。

杨帆在奏疏中所写的奏销,运作层面包括了各府州县,乃至于户部。

涉及的官员,必须定期编制详细的账册,进行,核算与审查,并最终由户部核销。

他这办法最妙的一点,就是将奏销制度与官员的考核联系一起,是吏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朱元璋眉头紧锁,脸色随着不断浏览,倒是缓和了不少。

杨帆并非刻意要顶撞他,抨击他设立的财政制度,相反,杨帆有的放矢,一条条,一句句皆为真材实料,没有仔细研究过大明的财政制度,没有深刻的思考,是写不出来的。

朱元璋越看越惊讶,惊讶杨帆这小子不声不响,肚子里却有韬略乾坤。

不过财政制度干系甚大,牵连着整个大明的现在与未来,他不可能凭着杨帆这一封奏疏,就盲目地改变国家的财政制度。

啪!

朱皇帝合上了奏疏,颜希哲见状来了精神,等着朱元璋惩治杨帆。

胡惟庸等也怀了一样的心思,岂料朱元璋说道:“这封奏折晚一些咱会给中书省送去一份,中书省各官员必须仔细研读讨论,再给咱上奏,退朝!”

就这样?

颜希哲愣在原地,朱元璋既没有训斥杨帆,也没有惩治杨帆,便退朝了?

胡惟庸深深地看了一眼杨帆,那眼神里有惊讶,有杀意,还有浓浓的忌惮。

如果说,之前胡惟庸对杨帆还只是厌恶的话,现在胡惟庸对杨帆,则感受到了一种威胁。

大明的财政制度涉及大明的根本,瞧朱皇帝的意思,似乎对杨帆的奏疏感兴趣,有些认可。

长此以往,杨帆的权柄岂不是会与日俱增?早晚威胁到他胡惟庸的地位!

杨帆,绝不可留!

皇宫,武英殿内。

朝会散去后,朱标跟随朱元璋一路来到了武英殿,朱标在这儿详细看完了杨帆呈递的奏折。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点点头,待看完之后,朱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你觉得杨帆的办法,如何?”

朱元璋负手而立,望着武英殿外的天空,说了一句。

朱标犹豫了片刻,说道:“儿臣跟着父皇一起处理了几年政务,于政务方面,儿臣自信得心应手,可是这财政方面,儿臣不擅长,杨帆所写的奏销制度繁杂而完善,故儿臣还要再仔细琢磨琢磨这办法的好坏。”

朱元璋笑了,他的长子与他一样,都是在财政方面天赋不高,不过朱元璋虽然财政没有天赋,但其政治嗅觉极其敏锐。

“依咱看杨帆的办法好与不好还在其次,重点是,奏销法可以将权力更加集中于朝堂,掌控在咱手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