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 海禁  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冯冕、丁玉,你们中书省对此有什么想法?”

闻言,冯冕与丁玉心中苦笑,以往这种军国大事,都是由胡惟庸与朱元璋商议,他们两个赶鸭子上架,能有什么主意?

不过朱皇帝发了话,两人不可能不开口。

冯冕想了想,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倭寇敢于猛然袭击明州市舶司,且驻守的卫所兵毫无还手之力,且来去迅速,肯定是知道明州市舶司的具体情况,这一定有内应。”

朱元璋背着手,眉头微皱:“所以呢?咱要听你的办法,不是要听你说谁都知道的事情!”

冯冕全身一抖,忙道:“臣认为应该要加大海禁力度,今日倭寇敢于袭击明州市舶司,明日就敢袭击其他的市舶司,内应一日查不出,就一日不得安宁。

所以臣认为应该先把所有市舶司关停,查出内应后,再做考虑,而且市舶司每年的税收微薄,于财政并无大用,关停不会影响其他。”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为了防备张士诚,方国珍逃亡海外的余党与内陆之人相互勾结,反叛大明。

便在沿海一带开始实施海禁,洪武三年,朱元璋更是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下令寸板不许下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朱元璋的政令极为严格,但海禁不是说封禁就封禁那么简单的。

多少老百姓靠着出海捕鱼生活,多少临海的商人,都要依靠那大海吃饭。

人不吃饭,不赚钱就要饿死,所以就算政令下来要杀头,他们也得硬着头皮出海。

故洪武三年的海禁,实际上执行起来,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对此,朱元璋也知道,且随着大明建立后天下逐渐稳定,朱元璋就没有强行追究,但这次明州市舶司被倭寇袭击,这让他不得不考虑要不要彻底执行海禁。

冯冕的话给丁玉提了一个醒,丁玉连忙说道:“陛下,臣认为冯大人的主意不错,倭寇从海上来,只要封了海,也就断了倭寇里应外合的道路,沿海自然能太平。”

朱元璋颇为意动,正要说话,余光就见他的好大儿朱标一直在朝他使眼色,他当即咳嗽了一声,说道:“这件事咱要再考虑考虑,你们两个先下去吧。”

冯冕、丁玉闻言都松了一口气,不管朱元璋是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今天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臣冯冕,告退!”

“臣丁玉,告退!”

冯冕与丁玉离开之后,朱标松了一口气,他真怕朱元璋一时冲动,为了化解沿海倭寇之乱,彻底海禁走了极端。

“父皇,冯大人的话绝不可行啊!”两人刚离开,朱标就连忙说道。

朱元璋缓缓走出武英殿,朱标跟在他身后,朱元璋道:“咱刚才就见你挤眉弄眼的,说说吧,为何不让咱同意冯冕的办法?”

他方才还真就动了彻底海禁的心思,与其动兵布置在沿海一带,耗费巨量钱粮防备倭寇,不如海禁一劳永逸。

朱标连忙说道:“父皇,您莫非忘了当初杨先生所说的倭国之事?倭国,可是有银矿的。”

朱标不提,朱元璋都快将这事忘在脑后了。

当初朱元璋听到朱标讲起杨帆的话,他就下令让毛骧派遣亲军都尉府的探子前往倭国打探消息,这算一算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

“咱真把这事给忘了,召毛骧过来,咱问问他。”

朱元璋大袖一挥就要叫毛骧,朱标却说道:“父皇,当初派去倭国的探子,儿臣一直派人盯着呢,他们至今还未归来。”

“这样的话……”朱元璋一时之间也有些头疼。

这时候,朱标提议道:“杨先生既然知道倭国有银矿的事情,想必他对倭国肯定多有了解,何不召其进宫,说不定他有什么办法对付倭寇呢?”

闻言,朱元璋想了想,点了点头道:“也好,那小子脑子转得快,说不定有些妙招。”

锦衣卫的衙门距离皇宫并不远,过了半个多时辰,杨帆就来到了武英殿。

此刻夕阳彻底坠入了西边,宫中亮起了一盏盏灯火。

武英殿,杨帆入内后先向朱元璋与朱标行礼,然后才问道:“不知陛下召臣入宫,所为何事?”

朱标站在朱元璋身旁,将那封江浙送来的八百里递给杨帆,道:“杨先生,你先看看这封奏疏。”

杨帆接过奏疏,仔细看了一遍,他一张白脸迅速涨红,骂道:“大胆倭寇,竟跑到我大明的土地上撒野来了,找死!陛下,臣愿意前往江浙沿海,领兵平倭寇!不荡平倭寇,臣提头来见!”

杨帆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作为一个纯正的中国人,他对小鬼子有天生的仇恨。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杨帆全身热血上涌,恨不得现在就冲到沿海去杀倭寇。

朱标眨了眨眼睛,傻眼了,他没想到杨帆竟然是这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