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三章 罢相权,削藩王!  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火,朱元璋坐在御案后,正在批阅奏疏。

杨帆快步走过去,向朱元璋行礼,道:“臣杨帆,拜见陛下!”

朱元璋“嗯”了一声,头也不抬地说道:“毛骧的酒好喝么?”

杨帆神色如常,说道:“甚好,京城的酒水香醇浓烈,比泉州府要好上不少。”

朱元璋放下手中朱笔,终于抬起了头,一对虎目还是和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两年了,杨帆,从你离开应天算起两年多,咱问你,你知道自己当初错在哪儿了么?”

杨帆万万没想到,朱元璋居然会问这个问题,他颇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难道洪武皇帝的心胸这般狭隘?这可不像朱元璋的作风。

“启禀陛下,臣从未觉得当初为孙老汉一家状告郑国公有错,再给臣一次机会,臣依旧会做一样的选择!”

杨帆不会说谎,也不会妥协,当初他会那么做,现在也一样会那么做。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赞许与心安,他嘴角上扬,道:“看来泉州府没有磨炼掉你的棱角和臭脾气,杨帆还是那个杨帆,很好,很好!”

朱元璋这两个“很好”,让人猜不出他是赞许还是挖苦。

正在杨帆琢磨朱元璋是不是要发难的时候,朱元璋的话风一转,说道:“锦衣卫衙门已经关闭两年了,杨帆,你想不想重开锦衣卫衙门,官复原职?”

杨帆立刻联想到毛骧传的话,看来朱标是提前知道朱元璋有重开锦衣卫的念头,给他通通风。

沉吟片刻,杨帆道:“无论是锦衣卫指挥使,还是泉州市舶司提举、晋江县知县,都是为大明,为天下百姓办事,陛下让臣去哪里,臣就去哪里。”

如果说杨帆之前当官,单纯是为了作死的话。

经历了在泉州府的两年磨砺,杨帆对他个人的为官生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天底下不平的事情太多了,杨帆不妨到那些地方去,为百姓谋太平公正,也不耽误他的作死之路。

朱元璋凝视了杨帆片刻,悠悠说道:“北元虽式微,却依旧威胁我大明北方安全,过了除夕,待燕王大婚后,魏国公将往北平去屯田整顿军务,你随他一起去吧。”

杨帆有些惊讶,他以为朱元璋会让他重开锦衣卫衙门,继续做刀威慑群臣呢。

“臣,遵旨!”

朱元璋的神情轻松了很多,站起身说道:“陪咱出去走走。”

二人一前一后出了武英殿,朱元璋说道:“杨帆,你觉得而今的朝局如何?”

杨帆沉吟片刻,道:“风平浪静。”

李善长深居简出,几乎很少出面,刘伯温缠绵病榻,待在府中休养。

汪广洋远在广东,听说也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刻,中书省由胡惟庸掌管,一人独相,倒是也管理得井井有条。

宋濂被杨帆气得吐血后,差点归西,也返回了故乡修养身体,这浙东党与淮西勋贵的争斗,表面上看上去已经平缓了。

朱元璋轻哼了一声,道:“跟咱不要说那些虚头巴脑的,说心里话!”

杨帆沉默了,过了一会儿说道:“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朱元璋这才露出笑意,说道:“你这脾气倒是也变得圆滑了不少,至少还会说个假话,你说说,怎么个暗流涌动,怎么个危机四伏。”

杨帆叹息了一声,道:“臣当初在亲军都尉府坐牢的时候,太子殿下来探望臣,臣就说过一个迁移藩王到海外的想法,当时陛下也认同此法,可还是要诸王就藩各地,此举将为未来大明的危机,埋下伏笔。”

顿了顿,杨帆又说道:“臣也明白,让藩王到海外去的时机并不成熟,因为这大明刚刚建立数年,百废待兴人口凋零,各地都需要人口,万万不可能迁移人口到海外,所以,臣认为这藩王要削,不可让诸王就藩!”

朱元璋眉头微皱,在思索杨帆的话,过了一会儿,朱元璋道:“咱信得过自己的儿子,更信得过太子的能力与威望,诸王就藩再过几十年可取消,当下却是稳固我大明江山的必行之法。”

见朱元璋坚持,杨帆也不多说,话锋一转:“藩王就藩既然陛下坚持,那么丞相制度呢?陛下觉得这丞相制度还要延续多久?”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道:“哦?你觉得丞相制度,不好么?”

杨帆看了朱元璋一眼,说道:“丞相制度能延续千年,自然有可取之处,不过相权会制衡君权,若宰辅为良臣一心一意尚可,若是宰辅心怀异志,久而久之党羽遍布朝野,早晚变成祸患!”

杨帆的语气斩钉截铁,道:“所以臣认为,当今的朝局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眼下有独相胡惟庸执掌中书省,久而久之必成祸患,未来有诸王就藩后,威胁朝廷,唯有罢相权、削藩王,才可令天下长治久安!”

朱元璋停下了脚步,面色不喜不悲:他幽幽说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