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让吕氏做太子正妃,一直到太常卿吕本的身子骨不成了,老爷子闭上眼睛之前,就想要看着女儿成为正妃,这是人之常情。
朱元璋倒是没有意见,道:“也好,不过朕记得有个叫吕复的神医,为你娘治病很不错,有没有让吕复去看看?”
朱标轻声说道:“父皇您忘了?吕先生随着杨先生去了辽东,说是去考察辽东的草药,准备绘制新的医书,不在京城。”
朱元璋恍然大悟,说道:“你看咱这记性,将这件事给忘了,明日你带着雄英入宫来,咱亲自教导他读书习字。”
朱标闻言抬起头,说道:“父皇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教导雄英?儿臣怕父皇太过于劳累……”
朱元璋故意板起脸,道:“咱的孙儿别人教导咱信不过!明日咱必须见到雄英!”
朱标无奈答应,也知道这是朱元璋宠爱孙儿,更是将朱雄英当做未来大明的君王培养。
返回太子府,朱标与吕氏说起这件事,吕氏自然是无比欢喜,最后还喜极而泣。
她不是不想成为正妃,只是顾及着朱标与常氏的情谊,害怕提起这件事会惹得朱标反感,而今朱标主动提起此事,吕氏自然是万分的欢喜。
伴随着这欢喜的,还有吕氏心态的微妙变化,她成了太子妃也就是未来的皇后,可是她常氏的儿子朱允炆,却永远成不了太子,成不了君王。
只要朱允炆的头上,有一个朱雄英……
吕氏趴在朱标的怀中,美目中是毫不掩饰的精光。
历史的车轮缓缓转动,谁都逃不开宿命,但结局或许会不一样呢!
…………
辽东,辽阳。
辽阳的百姓都知道,最近辽阳来了一位杨帆杨大人,来了大半个月就没消停过。
先是到辽阳这一带的军户家中走访,凡是听说有人克扣军户的粮饷,立刻彻查。
凡是查到的,谁克扣谁便丢官,严重的还要掉脑袋,搞得军中将官人心惶惶。
往日曾经克扣过粮饷的,无不是暗中补齐,就怕东窗事发,被杨帆抓个正着。
军户们拍手叫好,称颂杨大人是青天大老爷,军中的军官却叫苦不迭。
有军官去找叶旺与马云告状,结果叶旺缠绵病榻,根本不见他们。
马云倒是见了,让他们好自为之,不要招惹这位新来的杨大人,否则谁都保不住。
人们以为杨帆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却没有想到,杨帆的这把火是越烧越旺。
从查军户是否有克扣粮饷,到巡查各卫所的训练情况,各种招数层出不穷。
杨帆可不是平白无故折腾,而是命王图暗中调查,发现辽东的卫所里面,有许多卫所疏于训练。
他们吃着朝廷的俸禄,却庸庸碌碌,这样万一与纳哈出起了冲突,如何应对?
最先被杨帆训练起来的,便是辽阳中卫。
在抓紧训练的同时,杨帆还不忘将辽东的精锐工匠给凑到了一起,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
当日,有来自辽东的一百三十二位匠人,都得到了杨帆的亲自接待。
这些匠人都出身于匠籍,手艺精湛,不过在普通百姓眼中,匠人的地位可不高。
这群匠人里面为首的一个名为墨翟,家中世代居住在辽阳,从元朝的时候,就是匠人。
元朝灭亡大明建立,这手工业者依旧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承袭。
这些工匠,实行轮班或坐为国家服役。
今日来的一百三十二位工匠,都是辽东都司的军匠,而军匠的地位比一般民户要低。
墨翟向杨帆行礼,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杨大人今日让小人等过来,有何吩咐?”
杨帆命人端上茶水点心,说道:“倒不是什么大事,本官初来乍到,对辽东的很多情况不了解,想听听墨师傅与诸位师傅的意见,你们有什么难处与想法,都可以与本官说。”
墨翟干笑一声,说道:“杨大人说笑了,我等能吃得饱穿得暖,已经对朝廷感恩戴德,哪里有不满呢?”
其他的工匠也是连声附和,表示他们对朝廷绝对没有任何不满之处。
杨帆仰面而笑,道:“那诸位可是比本官强,本官对朝廷的不满多了去了,哈哈哈哈哈。”
杨帆的打趣让匠人们轻松了不少,顿了顿,杨帆继续说道:“墨师傅,还有诸位师傅,我杨帆并不是要害你们,相反,杨帆是真心想要帮你们,军户苦,匠籍也苦,本官当初能帮助军户们谋取生路,今天,自然也能帮你们。”
杨帆一手促成了军户制度的大改,这事儿墨翟等人多少听过些消息。
这也是为什么杨帆随便到一处军户那儿,人家就肯对他说实话的原因。
墨翟有些犹豫,说道:“大人此话当真?您当真能帮我等?”
杨帆微微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