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一章 匠籍改革  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次,对“匠不离局”做革新,工匠一辈子只能在官府的手工业工坊里做工,如何调动积极性?

杨帆给的办法便是将“匠不离局”改为“隔年制”,单数年匠户入局,而双数年可自由到别的工坊去做工。

在官家手工业工坊的年份不用缴纳赋税,而不在官家手工业工坊的年份,则要缴纳赋税。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轮班匠不可平白做工,必须支付银两给工匠。

这银两可以少,但是不能没有,轮班匠创造的价值,必须分给他们一份。

至于杨帆为何不直接让朝廷发银两给轮班匠,也是考虑到当前的现状。

朝廷年年打仗,去年徐达北征北元打了一场,今年皇帝又琢磨让傅友德与蓝玉、沐英征讨云南,国库哪有钱?

所以杨帆这匠籍改革上书就做了折中,至少先迈出去改革的一步,才可进行后续的深入改革。

武英殿,夜。

今日的洪武大炮试射,给京中官员,尤其是武官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夜深了,朱元璋还拉着徐达,在武英殿里面闲聊。

“天德啊,你说咱以前是不是错看了那群工匠?他们在杨帆的手下,还真干得不错。”

徐达闻言笑了,说道:“陛下,辽东送来的洪武大炮的确厉害,假以时日装备到军中,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当有大作用。”

顿了顿,徐达轻声道:“陛下,臣懂您的意思,其实在演武场上臣就在想,这匠人的奇技淫巧,倒是有可取之处,而且他们也都是苦命人,臣之前未曾想到匠人们过得那么苦。”

朱元璋笑了,说道:“所以你觉得,杨帆那小子提出的‘匠籍改革上书’,可行?”

犹豫片刻,徐达说道:“军务臣懂,但是政务臣不敢随便说,臣觉得不妨以辽东为试点,先放开匠籍的束缚,试一试那上书上的内容,看看效果。”

朱元璋笑容更深,说道:“你跟咱想到一块去了,辽东那边去年打了一场胜仗,杨帆威望也高,就让他在辽东折腾折腾看一看效果!”

二人饮了两杯酒,朱元璋的眸子越发深邃,道:“天德,咱有个想法你听听如何,今年咱决定让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你也知道云南那个地方,大军过去了平定,等大军走了又反复,咱想要让沐英永镇云南。”

听到这话,徐达细细思忖,道:“陛下所言有理,不过沐英对陛下您和皇后娘娘视为亲生父母,恐怕不愿意留在云南。”

沐英若是永镇云南,恐怕这次出征就是见马皇后与朱元璋的最后一面。

朱元璋一声叹息,道:“前几年老二去了西安,老三也走了,老四又去了北平,孩子们都长大了早晚要走,沐英不去云南,换了旁人我哪里放心得下?就算他不愿意,也得替咱大明守住彩云之南。”

辽东,五月初。

杨帆与刘伯温漫步在辽阳城外太子河畔,五月初春光大好,清风徐来令人心情舒畅。

杨帆笑容满面,说道:“王图他们已经在归来的路上,陛下准许了我的上书,不过,这匠籍改革目前只在咱们辽东施行,青田公,又要辛苦您了。”

度过了辽东漫长的冬日,刘伯温的精神头越来越好了。

也难怪,在的时候整日担惊受怕,到了杨帆这里,刘伯温身心放松,杨帆敬重他,更将重要的政务都交给了刘伯温处理。

刘伯温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意气风发的时光,精神头一日强过一日。

刘伯温悠悠说道:“你这一纸‘匠籍改革上书’下去,多少工官把头要没了油水?又有多少依附在官营手工作坊上的捞钱的人要勒紧裤腰带?小杨大人,恨你的人,又要多喽。”

杨帆仰面而笑,说道:“满朝文武就没有几个不恨我的,不过,我人在辽东逍遥自在,他们能奈我何?更别提几个小蚂蚱了,青田公尽管动手,若是有人阻挡咱辽东政令下发,让匠籍百姓过上好日子,我见一个杀一个!”

杨帆在辽东总兵官的位置上坐得久了,这杀气与威严越发深重。

刘伯温摆了摆手,笑道:“哈哈哈!没那么严重,如今辽东上下都对你心悦诚服,谁敢不听你的话?”

二人正说笑间,忽然见到一人骑着骏马而来,那马上的少年唇红齿白相貌英俊,也就十五六岁。

少年在不远处停下,翻身下马行礼道:“杨大人,刘先生!”

杨帆朝他招了招手,笑着说道:“维喆,今日不是随着他们去勘察水文了么?怎么来这里了?”

这少年不是旁人,正是夏时敏的长子夏元吉,在历史上永乐大帝朱棣的重臣。

夏元吉笑了笑,说道:“勘察结束得早便回了辽阳城,大人,先生,父亲让我来找你们,说有客人从高丽那边来了,父亲说请两位赶快回去呢。”

高丽?

杨帆心中一动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