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9章、寇可往,我亦可往!  光宗耀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翊镠没开口。

既然已经回京,他当然也去见过李太后了,也提前见过皇帝了。

这件事,李太后有劝说,皇帝有保证。

这几年他拿到了分润,将来还有个特别的指望,现在皇帝还并没有对大家说出来。

而且,这个改革方案是有利于他的:毕竟他被赐的折禄庄田多啊,多到让其他各藩垂涎三尺。

无非又是合伙的事,盘一盘资产,潞藩在将来宗室商号里的股份比例是多少?

而整个潞藩现在也没几口人,他轻装上阵,阖藩资产都可以算进去,不像他们有那么多包袱。

看着唯一有可能凭亲情打动皇帝的潞王沉默不语,其他各藩的心大多都直往下沉。

这次进京,他们都是带着可能回不去的大恐惧来的。

其实是没有能力反抗的。

何况皇帝拿出来的方案,无非是剥夺了他们对于自家那一藩内其余宗室和藩内事的处置权,从此把他们都变成这个宗室商号的东伙而已。

钱财恐怕还是会不少的,毕竟昌明号先做表率,给他们算了一笔账。

这时还是有肃王问了问:“肃藩田土本就不多……都是藩王,这合伙股本……还有各藩人丁不一……”

有他开了口,也有些藩王大着胆子说了:“是啊。折禄庄田虽说名义上是王府的,但实际是官府在管,无非田赋里分了一份作为宗禄交给王府。陛下要都拿过来,朝廷和地方……”

他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渐渐声音也大了些。

朱常洛没有制止,反倒很欢迎这种局面。

你看:这不是已经开始在商讨细节问题了吗?

于是他说道:“这么说,只要这些不成问题,大体上诸王都觉得这法子可行?”

各位藩王被他套路了进去,一时语塞。

问题是,这些都不成问题吗?

他们就是想通过说里面的细节问题,再委婉地请皇帝三思,“可怜可怜”他们。

但朱常洛很霸气地挥了挥手:“只要诸王都认为这法子可行,朝臣那边,朕自能做主。加上皇庄,这十余万顷田土是朱家立身之本。朕让宗人府来管,一保赋税,二保宗禄。谁再有二话,朕自有利刃。”

自有利刃的话像是说给可能不愿意的官员们听的,但又是说给藩王们听的。

有几个藩王缩了缩脖子,低下了头。

“那就再说说细枝末节的问题如何解决。”

怎么算股本?

这只是数学问题,只是模式罢了。

先是干股嘛,都一视同仁,亲王们都是一样的比例,郡王们也是一样的比例。

这干股部分,天子最大,不过分吧?

这里面,还把每个宗亲等级都算进去,几乎相当于每个在册宗亲都有一份股了。

听着那小数点后很多位的数字,藩王们不禁头昏眼花。

“当然,各藩只推一个话事人,那自然是藩王做主,他们只分润罢了。”朱常洛又说,“其实股本太少,大部分宗亲只怕也不指望着能分到,或者以为分不了多少。故此,这个过程里,你们若有余财,把这些干股买过来也好。你们占得多些,他们也先得一笔银子。”

朱常洛教他们操作,因为凭身份得到的干股之外,还有出资部分占的股。

而为了平衡利益和好控制,干股部分所设计的总占比是不少的,拿钱买干股比拿钱出资要划算得多。

这也算朱常洛为亲王身份和郡王身份的宗室高层的一个隐形福利,缓和一下他们的怨念。

有了这部分打底,再后面按出资算增资扩股,那就体现出各藩的贫富差异了。

好在这个时候朱常洛又提供了两个法子平衡他们之间:一个是设置这次增资扩股的上限,不让差距拉得太大;二是对于一些确实贫困的宗藩,他给了个借资的恩典,当然也有借资额度上限。

至于中低层宗室将来会不会闹什么“当年低价卖了原始股”,开玩笑,没有皇帝出手,中低层宗室已经全看藩王脸色了。

楚藩这不是都已经想闹得鱼死网破,聚众暴乱了吗?

“有昌明号珠玉在前,你们不必担心会亏。即便只看十余万顷田土收益,一年就不知是多少。分润了钱,再商讨继续增资扩股,愿意继续把钱投进来还是自己京营些别的生意,都由得你们。”朱常洛语气轻松了些,“说实在的,若藩王们从此都变了商人,朕和朕的子孙也不必担心还有藩王作乱了。”

这话题并不有趣,大家讪讪不说话。

再就是一些宗禄先交到宗人府再怎么发出去的细节问题,朱常洛又向他们说了一个资金周转获利和账期的概念。

每年一百多万两的宗禄,并不是一笔小数字。

如果中低层宗室们这次能先得一笔,然后任职也好进学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