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实际上他后来是认认真真学过很多东西,并不是说没文化的皇帝。
所以当他看到现代教材全解的时候。
那脸是直接就绷不住了。
“这……这般详尽,任谁去学,都能懂上一二吧!”
“正是如此,而且陛下你看,句读的使用,那是相当相当有功底啊!”
宋濂作为大儒,他完全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
方孝孺输了,是坏事。
但是能发现这些注解,这对他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作为佛道教都会去研究的大儒,宋濂对教化,那是相当相当有热情的!
“听闻朱大人是域外大儒薛金星,王后雄的弟子,以他的能力,定能根据这句读,和所学,去编撰更多的注解!老臣斗胆说一句,是否能让这朱大人,进翰林院,让他修书注解,这是能造福无数文人士子的大事啊!”
宋濂不顾自己年老,又是摇晃着站起来,然后跪下,又拜了拜。
老人一生都在行教化之事,他所教弟子,有太子,有皇子,有大员,他知道朱安宁如果能把四书五经全部注解完,那将是何等盛事!
也得亏朱安宁不在这里,在的话他估计能跳起来……指着宋濂骂上三天……
他能注解多少经典,看的不是他的能力。
而是他电脑的资料里有多少库存……
要是真让他去修书注解,他可能第二天就得跑路……
宋濂还在跪在,他抬起了头来,满是希望地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阵沉默。
宋濂这老先生,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大儒,让朱元璋隐隐都有些佩服……
但是,朱安宁是不可能进翰林院的,比起给四书五经做注解,更重要的是,粮食,火器,还有对边陲之地的管束!
这些都需要朱安宁也参与进来。
他和朱标一样,实在是受够了朱安宁扒拉几句话,他们就得累死累活干几天的活!
整得好像他是皇帝一样!
不行,他也得给咱过来这里做苦力!
这便是朱元璋最真实的想法。
于是,他摇了摇头。
缓声说道:“宋先生,朱安宁,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能比得过修书?!”宋濂有些急切。
“重要无数倍不止,他要说的事情,事关万民福祉!过些日子,你便知道了……”
朱元璋说得斩钉截铁。
宋濂,则是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眼神,黯淡了下去。
——————————————
江宁屯田千户所的消息。
只消半天,便在应天府传开。
屯田千户,并不重要,但是里面种的东西,那可太厉害了。
据说亩产十几二十石。
是域外的新粮。
这事,有人信,但是更多的持的是怀疑的态度。
毕竟没见过实物。
街口大妈甚至直言,是不是有佞臣蒙蔽陛下,才会信这荒唐事。
总之不管如何。
千户所这一事,是人尽皆知了。
这事朱元璋希望看到的。
让大家知道新粮,待到种出来后,大家便能最快接受新粮,并去种。
朱安宁的意见很重要,直接推广是很艰难的,谁家的田都很宝贵,农民也好地主也好,在没看到实际产量前,绝不会有人冒险去种的。
这江宁屯田千户所,便是应天府实验田,种给大家看的。
还有另外一个消息,就只在官员中流传了。
那便是,有个新的勋贵要崛起了,他叫朱安宁,之前是东宫赞读,但是突然被提拔成了少詹事。
有人说他就是新粮的献宝人,有人说他造出了威力强大无比的火器,又有人说,他提出了定国神策。
反正在一众官员那里是越传越玄乎。
最后出乎朱元璋和朱标意料的是。
事情开始有点走歪,那便是,这朱安宁的朱,指不定是皇家的朱……
这是让老朱有点哭笑不得。
也让朱标一阵愕然。
本来朱元璋是恼火地想把传出这种谣言的人抓出来吊打的,毕竟这种事情异常敏感,他老朱是决不想让这种事情继续发酵的。
就如他建立洪武朝之前,突击把所有义子的姓都重新改了回来,甚至是自己侄子朱文忠,最信任的义子朱英,都就地改姓。
而阻止他的人是朱标。
理由很简单。
“国已稳固,我已监国,父皇无需多忧,且,我们需要朱安宁去,整治那些勋贵之后……这种流言,不正合适么,只需要事后我们解释清楚便是!”
于是短短半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