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继续北伐,就得先安置俘虏,四十余万鞑靼俘虏安置不好,北方随时都会出问题。
怎么安置这么多人,李征认为,目前看来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传统的分割内迁,将鞑靼人分成若干队伍,分别内迁到晋南豫北或者保定府一代。
另一个是就地组织编练,以陕北大开荒和漠南大建设将这区区几十万人口淹没在庞大的需求里面。
他当然想用第二种方法。
但问题是,用第二种方法,那就要先北迁一部分人口,北方人口本来就少,如今还集中在那么十几座城市,要北迁一部分人口上来,南边也空了。
还有一个,要控制漠南漠北,不但需要强有力的军队作为后盾,还要有经济利益才能将大北方与北方联系起来。
这就要求,要有一种或多种草原离不开的物资源源不断且价格较低地供应上去。
然为了不至于让漠南乃至整个北方经济结构太过于单一,还需要从北方发展一种商品,让南方离不开。
李征思来想去,想到的暂时有两种。
第一种是盐,运城有盐矿,如果能在运城生产精盐,往漠南漠北运送盐巴就可以节省一大笔钱,成本降低了,价格也就便宜了。
这个也不难。
李征写密奏先请示皇帝。
还有第二个,他记得陕北油田就在附近,如果小规模开采,汽油在这时代似乎这哪是还用不上,可煤油能拿来卖钱,而且民间需求很大。
此外,现代蜡烛也是用石油分离出来的石蜡制作的。
如果用价格极其低廉的煤油灯和蜡烛销售向四海,这算不算也是一种南北方经济平衡的方式?
如此一来,精盐生产和油气化工品附带产品的制作又能吸纳一部分人手。
据此与现代联络员联系,联络员回复:“问题不大,短时间内你没法实现电气化,照明方式的进步还需要一个历史时期。火柴要不要?”
李征差点忘了这个。
这个时代用的打火设备基本上都是火镰,在家还好,用蘸着硫磺的木条来引火还比较方便一些,若是在外头生个火要耗费半天功夫。
他军中所用自然有打火机,可民间没这个。
如果有个火柴厂,以安全火柴取代火镰,倒也算得上是一个取火的关键进程。
联络员查过资料就通报:“根据历史书记载,你所处的时代已经有火柴了,只不过没能引起官府的重视,早在北齐时代就有火柴记录在历史书中。按照时空贸易的原则,我们应该可以过去帮你修建一个火柴厂,但不大可能生产安全火柴。”
李征对此可完全不明白,联络员一介绍他才知道,原来火柴也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才出现了安全火柴的。
安全火柴用的是红磷、三硫化二锑和玻璃粉作为发货剂,此前的黄磷和六花磷要么有毒要么不安全,如果安全火柴不能生产的话,就只能生产这种需要小心使用的火柴。
这让李征想到了小时候用过的一种打火机,大概叫做老式火帽打火机,利用的是汽油易挥发的特点用火帽石引火。
但这样也会产生一个问题,汽油的运输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工作。
“没有基本的工业化底子,做什么都不容易,还是一步一步来吧。”李征只好暂时先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两日,大小松山战事结束,两支部队汇合后凯旋了。
外喀尔喀十二万人马,精兵七万左右,在居延海到大小松山山口,被肃藩两个郡主分割包围,在战场上以火炮阵地分裂敌军,然后用优势兵力吃掉被分割开来的小股部队。
如此再三,外喀尔喀溃败,但没能逃掉。
贺虎臣尤世威没有直奔大小松山,以我军的火力他们用不着去增援,所以他们直奔居延海,在敌军溃逃到的时候正面出击,三面合围干掉了外喀尔喀大部分主力,俘虏五万余人及牛羊马匹不胜数。
李征查看伤亡,不出所料,他们这么大伤亡当然高,两个大营战死八百多人,伤员达到了三千,还不算能自己包扎一下跟上队伍继续走的。
但就这样,众人已是喜出望外,这么低的战损比和战果,自国朝开国还没发生过。
李征半晌不语,他当然知道慈不带兵地道理,也知道战机稍纵即逝必须抓住时机完成利益最大化的战法。
但这个战果他不是很满意。
众将说了一会话,见他在主位上沉默不言,均渐渐安静下来。
李问剑觉着李征可能很生气。
包围林丹并彻底击败他,三大营可是没一个战死人员的啊。
于是李问剑起身要揽责任。
“打得不错,效果出乎预料。”李征压压手将此事揭了过去,转而问道,“阵亡将士抚恤考虑好了没有?”
这方面别人哪能插得上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