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四章 定辽中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等:“各家土地乃是‘本分田’,法定数额之内,各人土地三十年内不可流转,官府也不得以任何借口夺走,除非此人犯法,被剥夺政治权利。再次之外,农忙完了,也可到划定的皇庄去帮忙生产,此所谓‘流工’。”

流工便是流动短工,按照规定,协助黄庄耕种土地要有报酬,按一亩地二十斤到二十五斤粮食来算。

直白来说便是农忙之时,户籍簿上所登记的抚顺人,在忙完各家土地李蝶活之后,可以去黄庄挣额外的粮食,每亩地给二十多斤粮食,多劳多得。

正是这“土地公有,三十年产权”与“多劳多得”两个土地政策,抚顺城当时便安定了。

曹文诏登记完户籍,以盖着武烈王大印的“土地证”颁发到各人家,又张贴皇榜宣告土地政策,不到正月二十,抚顺展开土地丈量与分配工作。

便是建奴人家,老少人等也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地跟在军队后面,眼看着足量丈量出各家个人土地,军中文书郑而重之地登记造册,竟有人高呼“大虞皇帝万寿无疆”。

至此,本质疑李征以此政策安定民心的曹文诏全然服了。

以土地安抚人心,果然比什么政策都管用。

李征挥师平定东部萨尔浒、南部东州等各地回转抚顺,已是正月底了,回来的时候城外城内竟见汉人男子剃光了头发等待蓄发,建奴也散开了辫子,拿着在他看来根本无法使用的农具热火朝天地翻冻土盼春天。

李征便召曹文诏,使之拿出俘获的挽马耕牛,又采买了大量的农具如锄头铁锹,召集抚顺城内外百姓,无论建奴还是汉人,一体以“赊欠”的法子分发下去。

这赊欠并不过分,如一把锄头,李征以三十文钱出售,然辽东百姓哪里有钱?便是三文钱也拿不出来。

他便教百姓“分期付款”,如一家需锄头三把,铁锹两把,犁或者犁头一个,加起来那便是二百文到六百文——整个犁很值钱,一个就要三百多四百文。

百姓没有钱,李征便教他们在军中文书上登记了名字与户籍,约定三五年内随时可整体偿还或每月偿还一点钱,先将农具给他们带回去生产。

此举既不要农人以土地抵押,也不要谁卖儿卖女当花钱,百姓人家见有人先动了,自跟着便都动了。

如此,二月二这天,因战乱而逃难山林的百姓也回来了,其中多有建奴。

李征不以部族为本,使之与汉人一样分配土地,人心越发安定。

遂遣红娘子以亲卫营南下取威宁,不日便攻克,有抚顺经验,威宁翌日而大定。

李征命曹文诏以五千兵马南下取通远堡,设伏兵于东南,只等凤凰城(辽宁凤城)清军或者高丽援兵北上救援黄台吉,而自以曹变蛟刘芳亮为前锋,沿着太子河西征辽阳。

辽阳若下,沈阳便彻底成了一座孤城,黄台吉就是插翅能飞,他也休想将建奴积攒的精华带出辽中。

根据情报,李征笃定以沈阳建奴之积累,他便不用赊欠也可从现代买来足以将沈阳打造成为辽东根据地的物资与援助。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