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二章 隆治天子有长策,赚得群臣白了头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帝以两个忠心耿耿的太监为扈从,左边曹化淳带着东厂几个坐堂少监,右边王承恩带着几个司礼监长随,那是处处防着她下黑手来的。

吴太后质问:“皇帝这是何意?”

“这么些年猫捉老鼠似的,朕也累了,太后做的苛刻乃至暴虐事也太多了,到此为止罢。”皇帝直言,“朕尊奉太后生养之恩,往后太后还请尊朕乃一国之君。每个月朔望之日朕会在春阳宫门外请安,平时便不必特意拜望,太后在春阳宫好生养老,家里不会亏待太后。”

吴太后一时放声大哭,却目无点泪,从指头缝里看着皇帝。

皇帝无动于衷,与曹化淳王承恩道:“太后暴虐刻薄,然则太上皇睿智决断,她并没有霍乱天下。朕身为太后子,虽然这些年多有为太后所害者,毕竟只是朕一人一家,朕不与之过多计较。吴太后对天下无功无过也无罪,不要为难她。”

然后,当着吴太后的面,皇帝诏令:“后宫有兴庆宫太后看着,皇后会管的很好,一应法令,均‘非坤宁宫所出而不得为后宫诏命’,加二位贵妃‘皇贵妃’协助皇后处理后宫事务。”

吴太后这下心都碎了。

这是明确张皇后“母仪天下”权威、加强两个对她恨之入骨的贵妃对后宫以及凤藻宫的掌控之力的诏令。

从此后,她这个五十年皇后、三年太后的太后,可就只能是“春阳宫太后”,连太后之印都没资格碰到了。

于是,吴太后诅咒:“我倒要看看,将来我孙儿登极,你一家该何等的好看。”

“那两个没资格,”皇帝好笑,“太后之孙,非朕之子,太后啊,鲁王世子都比他们有资格,也更有实力。”

王承恩解恨地道:“奴婢本不该多言,只是吴太后既不慈也不明。临川侯已为鲁王府所掠夺,无论人口钱粮均在鲁王之手。”

吴太后震怒,竟质问皇帝:“你竟要宁以小宗入大宗,也不愿亲侄子继承大统?”

“嗯。”皇帝想了很久确切回答。

吴太后当场气到昏厥。

“传太医。”皇帝吩咐,“起驾罢,今日朝政颇多,朕身不由己。”

吴太后醒转已是天黑,正伤心欲绝中,又一个打的她头晕目眩的好消息传了回来。

是太上皇让人给她传达的。

皇帝改革朝堂官职,连她给两个孙子准备的最后一点势力也被连根拔了。

皇帝诏令,即日起,因“北伐东征”与“南征”之事,在朝天宫外院设立“枢密院”,不设品级,却以大臣充任枢密院“军政平章事”以及“天下军国政务平章事”。

两者不设人员数量限制,以“天下军国政务平章事”为尊,军政平章事辅佐。

这是枢密院在朝官员。

如今,皇帝诏令内阁宰辅杨鹤以“军政平章事”充任枢密院堂官,实际上就是一个坐班官员,既不负责政务传递,也无权过问前方战事。

此外,皇帝诏令通政司左通政贾政兼军政平章事,枢密院掌印,负责“军政上情下达,下情上呈”事务,这分明是分化杨鹤的权力。

贾政有通政司左通政的本官职务,杨鹤有内阁宰辅的地位但却离开了兵部尚书这个实权职位。

贾政有的是权力制衡这个内阁宰辅。

在此基础之上皇帝诏命山东督帅袁可立以“华盖殿大学士”兼领“天下军国政务平章事”,枢密使,镇山东与蓬莱半岛;诏命淮泗督帅孙承宗以“武英殿大学士”兼领“天下军国政务平章事”,枢密使,镇江北淮泗重地。

另外,诏命西宁老臣熊廷弼以“谨身殿大学士”拜“海西督帅部督帅”,兼领“天下军国政务平章事”,枢密使,守西宁,镇青海之地。

宗室、肃藩镇国将军李绍以枢密使守陇西、镇金城,转运陕西甘肃军饷粮草事。

此外,加封孙传庭“军政平章事”,行枢密副使任北都留守司留守;山西卢象升封军政平章事,行枢密副使任山西督帅部督帅。

跟随中军北伐的五老将贺虎臣、杨嘉谟、马世龙、尤世威、尤世禄均进入枢密院,分别以军政平章事加封枢密副使任总兵官、都指挥使在宁夏编练兵马。

延绥镇高迎祥以枢密副使任西套督帅、延绥总兵及都指挥使。

由此可见,枢密院在中枢的官员只有权呈报军情文书而没有多少过问军机之权。

只有晋升为“天下军国政务平章事”才能充任军机大臣,而外派督帅则加平章事并授予枢密院钦差天使才有权决断一地军政。

这是加强皇权尤其皇帝对军队的控制的做法。

这一招别说外廷,太上皇都没想到。

蔫儿蔫儿的皇帝,竟然这一次这么有魄力,这很好。

此外,皇帝选的时机也很好。

外廷内阁都没有人反对皇帝建立枢密院的事情。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