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五章 你们尽管反对,朕只管给儿子加封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帝诏令:“锦州之败,其罪多不在将领。祖大寿镇守锦州多日,吴襄以松山一隅低于伪请多时,虽遽然降清,非战之罪。诏祖大寿吴襄于南都暂居,兵部不必急于考量,朕自有用处。”

群臣各自不忿。

杨涟弹劾:“虽陛下降隆恩于二人,然降清之举,实乃丧师辱国在先、折损节气在后,不可不惩处。不然,人心难服。”

“朝廷南巡至隆治三年,而朝廷上下既无宰辅筹划北伐、又无兵部统筹征讨,人心早丧失殆尽。朕以中军北伐东征,今灭残元而擒其单于、迫建奴而困之伪都,前明两百余年尚未得之传国王宝归来,至今也不见外廷恭贺、天下鼓舞,可见人心之失,不可尽数,岂二将被迫降清能替代哉?”皇帝降诏,“都察院不必多言,遵诏行事。”

这一招让内阁很难受。

徐光启用了一路一个多月,才堪堪将祖大寿等人恩威并用使之纳头便拜内阁。

他们期待的便是内阁能在给他们脱罪之时求些人情。

如今皇帝不降罪祖大寿吴襄,虽兵部必然要撤销他们的官职,可这已经是皇恩浩荡。

如此,祖大寿等人便是再居心叵测,他们岂能不山呼万岁谢主隆恩?

既如此,祖大寿这等边关悍将若不能私下与内阁往来、站在承平顺义二侯一边“以待天时”,内阁还是没有“必要之时”拿得出手的军事人才。

然他们还能怎么办?

皇帝降诏不严惩二将,难不成他们反倒要请求杀了那两个?

于是等又惊又喜恍若隔世的二将进殿叩谢隆恩退下之后,徐光启抢先力主:“锦州之战非战之罪也,圣天子所言极是。如今东征不顺,南征僵持,国家正用人之际,臣之意,唐通等人,也应赦免罪过,降职留北都留守司听用。”

“杀。”皇帝诏令,“战败无妨,太上皇御极天下数十年尚且为建奴所迫不得不南巡,此所谓兵法曰胜败兵家常事。然临阵哗变,动摇军心,朕若不诛杀此等将领,世人何以看朝廷、朕何以面对祖宗?唐通等败军之将一体诛杀,厂卫即刻抄家不必奏报。”

徐光启顿时怒道:“陛下,何以一样战败两样对待?臣听闻原选锋营指挥使吴三桂已在辽东任职,既都是败军之将,陛下应当诏令敦煌郡王一体处置。”

“你这是来逼宫的?”皇帝好笑,“那也好,诏令,免徐光启工部尚书职,既不必留守北都了,降文华殿大学士,以文渊阁大学士留内阁听用。”

又警告周延儒温体仁:“你们二位就不要再自找麻烦了,再降职,你二位可就要出阁了。”

两个站出来的宰辅立马又缩了回去。

就这么两个没担当的宰辅,他们能成什么气候?

徐光启旅途劳顿,没想到刚回来就被皇帝当面打出了这么羞辱的招数。

他思前想后,到底没敢摘下乌纱帽请求致仕。

便气呼呼谢了恩,徐光启再恳请:“臣此番来朝,并非为家国天下大事,老臣老了,精力不济,已没有能力辅佐二圣光复山河,只一事,前工部尚书李之藻留有翻自西洋《几何原本》及编纂《皇虞历书》一套,正当版筑以发行天下。”

“找户部,有钱多印,没钱少印,总之依照徐阁老心愿便是。”皇帝不置可否。

那两套书他都看过,确实有用处,但在如今这个时候,徐光启提出大肆印刷以分付各州县教化万民,他不失为天下大局,他是为对抗皇庄进取之势。

另外也不乏以“文治”而淡化武烈北伐东征之功的心思。

果然,徐光启闻言,虽极其不满,也只好恳请:“李之藻与国有功,陛下应当予以追封嘉奖。”

“追文渊阁大学士,还有什么要求?”皇帝几乎紧追着立即同意。

徐光启愕然抬起头看着这个熟悉的皇帝。

他恍惚有一种感觉,这不是那个仁慈到令他们这些文臣振奋的皇帝,这是将文臣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太宗皇帝临朝。

于是又试探道:“敦煌郡王北伐……”

“徐阁老看起来是不认可朕这个皇帝,故以诏令当儿戏。罢了,诏,加武烈王晋阳郡王。”皇帝目光幽冷,转而诏令司礼监,“不必内阁外廷签署,此朕天子诏令。好叫天下人知道,此乃重武烈权柄,非酬功。”

徐光启面如死灰,低着头终于认识到了一个事实。

今上已经在用皇权代替外廷权力,他已经连外廷联名签署诏书的面子工程也不做了。

可这个时候外廷敢反对么?

辽东兵团已经形成,只要他们不在战场上失败,江南士林就不敢在南都图谋另立新帝。

前日跨江铁桥盏茶功夫修建出来,这对整个江南都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威压。

如今,皇帝以他徐阁老故意之失又加武烈一个郡王爵位,这是压着内阁的脸在南都地面上摩擦。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