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九章 陛下,看来我们要做一场!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眨眨眼,合着我当太子的时候……

哦,那时候东宫在宫里,没事了!

孙太后叫住曹化淳,与太上皇商议:“士林以夫子庙宇分诸等,宫内有皇室文庙,天下有士林文庙,诸府县夫子庙香火不绝。然之于武庙,唯有皇宫供奉那一个,民间虽有关庙,却不比夫子庙规制高。既如此,何不以同等道理诏建关庙以制衡?”

文庙自然供奉孔夫子及儒林先贤,武庙供奉的事武成王吕尚及历代名将。

如今天下文风鼎盛,国朝也不能以武将凌驾于文臣之上,故武庙并不能如文庙夫子庙一样享受民间烟火。

然而自两宋以来,朝廷与儒释道均尊奉关公,如今天下虽有关帝庙,朝廷却并没有昭告天下追封关公“关圣帝君”之位,那是原时空万历四十二年追封的。

如今的关帝庙,关公封号依旧是两宋之交宋徽宗宋孝宗时期追封的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崇宁真君,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加封的“齐天护国大将军、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崇宁护国真君”。

这是官方追封的封号。

民间实则早已称关帝,庙宇自然也是关帝庙。

太上皇一琢磨,这提议好。

这也是顺应民心之举。

于是综合民间称呼与历代官方追封,皇帝即刻下诏,追封关公“武圣夫子”以对应文圣孔夫子,又追封“关圣帝君”,再加封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

可以说这个追封,不但将民间儒释道三家对关公的供奉与称颂以诏令形式明确下来,又加了国朝“武圣”之称。

这需要内阁与礼部签署。

群臣一看,这不是对标夫子来的么?

对标夫子,那自然也要对标士林。

遂驳回:“此诏不妥。”

皇帝再下诏:“天下人心向背,皆在‘忠孝节义’。关帝庙遍布天下,士民争相膜拜,内廷礼部竟以为不妥?朕当诏建南北二都关帝庙,北都皇宫建一、城西关帝庙进封皇家庙宇;南都皇宫武庙南侧建关帝庙一、西城南城文庙之西、秦淮河畔诏建关帝庙一,有司不必祭祀,内廷四时供奉即可。”

又诏:“凡天下有皇庄处,内帑出资修建关帝庙以抚慰天下人忠义神勇之心。”

诏令既下,皇帝笑道:“如此,上有圣母慈悲创世之功德恩荫,下有关圣帝君忠义神勇之金身庇佑,我儿子征讨天下杀伐决断那点事,天下万民与阴司有司也便不盯着看了。”

张皇后只觉着奇怪万分,我儿子征讨天下还需要什么庇护?

那不是马背上打天下的功勋吗?

“聊表心意而已!”皇帝道,想想又道,“我儿子难道不是圣母之后人?他也是以勇武仁孝之心侍奉历代先贤的,是以关帝必加以庇佑。”

张皇后遂不管他,最近正忙着预估身高,亲手做衣服呢。

于是诏令既下达各级官衙,外廷议论纷纷,都以为皇帝要制衡文臣、分文庙功德,当时大部士子文臣气愤难当,却无法阻挡。

皇庄要办什么是,是花你外廷的钱了还是要你外廷派人了,你拿什么阻拦?

然而,尊奉关帝那已是民间信仰,皇帝下诏追封加封,外廷若还要抗争,损失的反而是外廷威望。

于是,周延儒急叫僧录司道录司,与之秘谓:“天子加封关帝庙,儒释道岂能无动于衷?速召江南高僧妙道,开水陆法会,以教义驯化诏命,快些去办。”

这就跟国朝尊奉圣母,以娲皇庙大规模替代各地文庙与佛寺道观一样,只看着皇室加封祭祀,那不但不能让天下万民耻笑李氏皇朝没有素养,反而能上行下效,在民间兴起祭祀娲皇的新风潮。

如今也一样,天子昭告天地追封关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这是抢在了佛道两派供奉而没有确定关帝神位的档口先将追尊的主体抢在手中。

尊“关圣帝君”则是抢了儒教的机运。

简单来说往后的关帝庙高悬这三块金字招牌,烧香磕头的民众便要问了,这是什么时候谁家追封的尊号?

于是长此以往皇帝追封关帝而非三教追封,便口耳相传在民间传扬开来了,到那时,关圣帝君与外廷,与三教又有什么干系?

故外廷不能不有所为,那便是,要与皇帝做一场,看谁才是定追封尊号占据气运的那一个。

周延儒叫户部左侍郎到朝天宫外,仔细问过一应花销,又问钱谦益儒释道三家之意,当时信心十足,决议与皇帝过过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