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七章 不给穷人吃饱,就让皇帝跌倒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说,不说,把你那军国大事少在饭桌上说。”太上皇挥舞着筷子先吃肉,见李征要说话顿时不高兴。

元春给这边桌上打饭,那边自有抱琴忙着。

抱琴也长开了,身材高挑,秀丽绝伦,嘴角都挂着喜悦。

李征忙道:“碗太小,我要大碗。”

而后道:“并非军国大事,只是给家里开了点地种了点不一样的稻米。”

“我想起来了,可是营口绿蜡碎玉?”李负剑喜道。

是营口大米,但李征更愿意称呼为盘锦大米。

说来也怪,三岔河入海口处,如今产量很低,亩产不过三百二十斤(135公斤)的盘锦大米颗粒饱满十分的喜人,可煮饭出来的颜色却是青绿色。

百姓们见李征自己吃,便也放心吃自己家的大米,过年时候,民间传说这是武烈王求圣母娘娘赐了九重天外的稻米,才有这好吃又漂亮的大米,便称呼这种米为武烈米。

李征觉着很不好听,便改了名字叫绿米。

……

大郡主李问剑看不过去,就强行给改了个名字叫绿蜡碎玉,也叫绿玉珠。

李征从袖子里一抹,抓了一把大米出来。

众人都惊呆了。

元春和抱琴面面相觑,没记错的话咱们家这人那年初到南都,就从袖子里不断拿好东西?

今儿越发的长进,竟装了一口袋大米?

但是这不丢人。

太上皇一看,连忙要过来,放手里搓两下扔进嘴里。

……

他可真不是装样子,论种地,太上皇是有执念的。

他当太子的时候,东宫就有一块地,没事他就去琢磨着种点啥。

吴太后那会很,嗯,高贵,看不过太上皇的做法,就利用太上皇陪同太宗皇帝巡视大同的机会,把那块地种上了花草。

太上皇回来一看,当晚抄起镰刀就把名贵花草给砍了,第二天就弄来了大粪,气得吴太后差点和他和离。

“这米好,比江南米有劲儿!”太上皇咂摸半天评价。

行家!

不过在贵族眼里未免太俗气,你说个好吃也好啊,饭吃着有劲儿那是农民的说辞。

李征又抓了一堆。

“收好,明早熬粥,我尝尝再说。”太上皇喜道。

李征又在另一个袖子里翻找,这次抓出来的是胭脂色的大米。

“大沽口米,今年才收了一批,产量不高,味道极好。”李征推荐。

太上皇尝一口,也是好米。

还有?

“贺兰山东麓河套地区也在种植水稻。”李征道。

这下太上皇就不能不吃惊了,仔细一想便恍然笑道:“大河在河套地区泛滥成灾,那边修好了水利工程!”

不错,河套地区水利工程在这两三年里修建的令人吃惊。

前年在漠北,贺虎臣几人便密报说河套要大量种植水稻。

要不然五个老将留在贺兰山看着他林丹,他林丹有那个脸么?

皇帝赞不绝口:“处处能种粮食,就不怕老百姓饿肚子了。”

朱元璋饿肚子,大元完了。

李重华饿肚子还被欺负,大明完了。

大虞皇朝要不让穷人吃饱肚子,大虞也要被饿肚子的人一棍子打翻在地,这是皇帝深刻明白的道理。

人饿极了,刀枪火炮是吓唬不住的,血流千里也是吓不住的。

只有一把米,小小的一把米下了锅,老百姓才不会造你的反。

若不然管你是什么真龙天子还是驴马烂子,全给你一棍子撂翻在地。

李征称赞:“陛下仁慈,经试验,辽东可拓水田旱田数千万亩,河套及华北地区传统农田,足以养活北方万万人口。只是需要大修水利。”

“修,有钱就修,”皇帝笑道,“打倭奴打了那点金银,这次用完了?内帑又攒了点银子,明日都去拿走。”

李征心中感念,笑道:“哪里能用备用的银子,周琼此次吐了千余万两银子,一批名人字画与古董都送过去还了钱,军中暂时没有外债。”

“陛下,为何不杀周琼?”李负剑没想通这里面有何道理。

皇帝道:“岭南缺人,咱们家对人家没有约束力。派去一个陈新甲,人家给文官办差,诏命能不听就不听能推脱就推脱。如今周琼为瓮中之鳖,家底全抄没,此番南征之后,他因丢失外廷那些人那么多银子,谁不对他恨之入骨?”

“可是这厮是个贪官啊。”乌兰愤怒道。

“小丫头不懂这里头的道理,”太上皇道,“周琼是贪官,是大贪官。但他是个肥得流油却须依靠诏命才能活下去吃饱饭的鸭子。把他杀了,再派去的可都是空肚子的饿鸭子,他们会搜刮更苛刻,皇帝的利民诏命他们还是会能不遵行便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