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林书平便收拾收拾东西,背着一个简易的蓝灰色帆布包,简单吃了早餐,跟着父亲林宝国去仓库提货、送货。
店里的员工赵海也跟着过来,三人用了一上午的时间,骑着三轮车,为市里四家顾客送货上门。
林宝国虽然是老板,但也是亲力亲为,有的顾客家住三楼、四楼甚至是六楼,林宝国和赵海也是或扛或搬或扶的把冰箱给完好的送到顾客家中,给顾客调试好机器后,最终双方满意,拿到尾款后才签单离开。
林书平亲自体验了一下,反正目前以他现在的力气是扛不动冰箱的,只能在旁边帮忙帮衬着。
而不管是林宝国还是赵海,全都能轻松背起一台冰箱,然后弯腰驼背,一步一步登上台阶,送货到家。
一上午下来,林书平忽然感慨,不管是在哪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都非常不易。
中午吃饭的时候,林宝国问道:“厂里最近效益还是不行?”
林书平想了想,点头道:“不行,从过年到现在,压了两个月的工资没发了,所有人干活都没有精神,很多职工都请假去做别的了。”
事实上,其实不止是其他人,包括林书平自己,也经常会请假离开。
因为实在没有工作可以做,现在已经是八十年代末,很多企业在各种经济改革中,已经被折磨的奄奄一息……
各种下岗潮的来临在这个时间段已经出现端倪,一些职工,凡是有些先见之明的,则纷纷下海经商,这个阶段最典型的就是史玉柱,88年末从统计局离职,南下经商捞金,并最终成为时代猛人。
只不过很多人还是舍不得旧账本,因此拖拖拉拉又坚持着……
林国宝闻言,若有所思的说道:“也不行了哇。”
早先他也是国企电器厂的一名维修工,后来看了一些港台电影,大脑深受冲击,实在不甘心就这么平淡困苦的过下去,因此才决定下海经商,好在他这一步算是走出来了,现在一家店铺养活一家三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林书平没有说话,默默的吃着饭。
等吃完饭后,他抬头问道:“爸,家里的钱我能先用一下吗?”
“嗯?”
林宝国有些诧异,然后忽然想到什么,顿时笑道:“也对,追小姑娘哪里能不用钱,你们厂子也没发工资。”
说着,听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个棉布包,摊开来,从中直接抽出了几张一块两块的,后来又抽出了一张十块的,递给儿子:“这些应该够你花几天的了,好好追,不要怕花钱,咱们老林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林书平接过钱,稍微数了数,十八块五毛钱。
他稍感遗憾,但也知道,在这个万元户都犹如凤毛麟角般的时代,寻常人家能一口气给孩子拿出近二十块的“巨款”,已经算是不寻常了。
毕竟一百块的面钞都不常见,就算有一百块,随便去一家街边的店铺买点东西,老板的钱箱子都不一定找的开。
他点了点头,也不好意思张口再要,把钱收下后,就匆匆吃完饭,放下筷子离开。
第一桶金怎么来?
林书平一路思考,眉头紧锁,却属实是没有着落。
靠创业肯定是不行的,给自己留下的时间太短,炒房地产当然也不行,根本没有资金,而大概一个月后,国库券允许市场自由交易政策就要放开了,他当然想要赶上这一波快车,来个原始资金的积累。
但手里加上存款,仅仅只有两百块,这肯定是不行的。
先不说途中车马费,就算是无损伤跑一趟沪市和其它省份,难道只买两三百块的国库券?这最多也就只能赚个一百块,来回这么辛苦只赚这么一点钱,林书平实在没什么动力。
他计划是搞一麻袋国库券去倒卖的。
林书平对未来的规划是很清晰的,但原始资金的积累却远比他想象的要麻烦许多。
不过还有时间。
他一边想着,脚步则一路走到了商业步行街,却并没有再往里去,而是停在了利民瓜子店门口,随便找个地方蹲着,一边拿着一个树杈子画圈圈,一边留意着利民瓜子店的动态。
林书平别的没有,就是很有耐心,这是他前世身为战地记者保留的习性,想要争夺第一手新闻,仔细蹲点,细心观察是必备专精技能,有的时候为了一条新闻,林书平可以蹲点半个月。
他也没有去傻子瓜子店帮忙,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林书平想要追宋时弦的意思几乎已经写在了脸上,他可不想再去当免费工人,而且追女人哪有赚钱有意思。
一直蹲点了一个下午,看着利民瓜子店来来回回走过了很多顾客,甚至店里的老板、小工的面孔他都已经认得一清二楚,直到下午五六点钟,他才慢腾腾离开,前往傻子瓜子店。
但他也没有进门,远远的看了一眼,见老丈人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