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舟瞪着云露他们三人,目光中分别有些责问。
云露……加上“叶兄”、“连兄”,三位辩手,神色也有些惭愧。
方才傅青舟一番激昂陈词,差一点、差一点就赢了。
却没想到,顾金琛捉住了他们开题中的一个小小漏洞,撕开了新局面!
“科举改革这种话,你们怎么可以在一开始就说?!”
傅青舟坐了下来,压低声音道:“开题开题,先抛观点啊!解决办法这种事,得将对方压得无话可说时,再顺着说出来啊!”
开题的那位连兄叹了口气,低声道:“确是在下的错,在下以为若能有解决之法,论点便能显得更为扎实……”
“行了。”
云露咬牙道:“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我们再等下去,就该输了!”
她拍案而起,秀眉一挑,对着顾金琛不甘示弱反驳道:“顾兄此言差矣!江湖中人虽不修文墨,但他们的侠义与勇气,却是世家那些只知纸上谈兵的人所不及!他们……”
“非也!”
顾金琛没等她说完,便打断道:“一腔血勇、可治国乎?治国理政,要的是深思熟虑的策略与长远的眼光!一时匹夫之勇,或可除寇杀敌、亦可为军中兵勇,但要为官为将?差之远矣!”
“顾兄也未免太小看人!”
云露寸步不让道:“他们行走江湖、见识广博,又何尝不是能力?顾兄又怎能断言他们就不懂治世策论、不懂兵法、不懂查案审讯?他们究竟懂不懂,不也得考了才知道么?朝廷连路都不给开,他们如何表现?”
“云姑娘所言,不无道理。”
顾金琛淡淡道:“但经验也好、实践也罢,并不等同于治国之才。朝廷需要的是法度与规矩,而非零散的江湖经验……侠气意勇固然可贵,但却不该上朝入仕。”
说罢,他不等云露开口,便悠然道:“云姑娘,你们的想法很好,在下理解,但……你们可曾想过,科举改革,绝非一蹴而就?现今大小科举制度已经经多年磨砺,稳定且公正,贸然改革将引发不公与混乱,为江湖人士开路……你们是否考虑过后果?”
“江湖人性格各异、行事风格亦与朝堂百官大相径庭,让他们入仕,我大延朝堂岂不成了江湖草莽的聚义堂?”
云露哼道:“顾兄怕是多虑了……江湖中人虽性格各异,但又不是傻子,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难道他们不懂?是,科举制度改革并非一日之功,但我们为何不可逐步推进、依序调整呢?科举制度发展至今,不也是经历了多次改革的么?”
“前人改得,我们如何改不得?”
双方各己见,方才因看似渐渐结束的辩论,竟是第二次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赵原脸上的笑容一点点淡下,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托着腮,似乎陷入了沉思。
坐在他下座的闫屹东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目光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倒是元业,嘴角勾着一抹笑容,似乎对顾金琛颇为满意。
论辩台上,几名辩手注意力皆在对方的言论中,只有傅青舟一人……悄悄打量着元业。
“这还辩着呢?他怎么就乐了?”
傅青舟眯起眼。
但很快,他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世家们想要的,是保全自己的利益——他们的利益在方方面面,而今天这场论辩涉及的,则是他们在科举与任命官员方面的利益。
而这一方面,对世家来说……不退,便是进。
他们把握科举渠道已久,也并不在意是否会有些许小鱼小虾漏过自己的网,即使有闫屹东这样非世家之人当上内阁首辅,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
世家的利益,不在一时一地,而在于长久对大延的把控。
他们要的是延续、是世世代代!
科举制度乃是朝廷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渠道,无论大小科举,只要还是如今这样考学、门生一类的制度习俗,那么以世家在百官中的影响力,便怎样都动摇不了他们的势力根基。
这也是为何,顾金琛将辩论重点拉到了这儿来。
这个辩题再怎么吵,也吵不出结果。
就算最后真的开了一条改革科举的路,那大概率也是世家主动退让、让出了一个不痛不痒的路子,既能安抚皇帝的心、又无伤大雅。
傅青舟心电疾闪,猛地想到了什么!
真正能够打击世家势力的,并不是简单地引入江湖势力、对其进行冲刷。
而是……分化世家。
如今世家这般强大,正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世族子弟极为依赖宗族,才会抱团抱得如此紧密,世家也才能经久不衰……
“如果,给予世家子弟们另一条路,让他们在脱离宗族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晋升呢?再将他们与江湖人摆到同一个赛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