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37、向着千军万马大撒网  1983渔耕山海间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数量最多的是黑鲷,称过后,有三十一斤三两。

黑鲷是六毛每斤,计十八块七毛八分。

然后牛屎鲷也不少,有十斤二两,这个每斤达一块二,计十二块二毛四分。

最少的是斑石鲷,只用手抄网逮到一条。但这个贵,跟郑六讨价还价半天总算争取到三块每斤,虽然比月海还是便宜,但放在郑六这已经算顶天的价格了。

这一条重一斤八两,仅一条就值五块四毛钱。

另外还有点小鲍鱼,留了一部分自己家里吃,拎过来卖的只有四斤六两。这种小个头鲍鱼才六毛每斤,卖了二块七毛六。

今天所有的鱼获,加起来到手三十九块一毛八。

付给了朱天鹏三块的帮工费,自己有三十六块来钱。

父亲、大哥那条船,除了比他少逮到一条值钱的斑石鲷,其他鱼获是差不多的,也有三十几块。

回到家,陈香贝还挺关心虾苗的事,问他今天出去一趟,有没捕到亲虾。

“撒网捞是捞到了一些,量不够,明天要是天气好,还得继续找。多转悠几个岛,肯定是能找到够多亲虾的!”

说完他掏出身上的钱来:

“今天也不只是捞到亲虾,顺便还捕到一些鱼,卖了也有三十几块了。对了桶子里留了些小鲍鱼、东风螺,螺你少吃点,但鲍鱼吃了好处可不少,你多做些来吃!”

加上这三十多,箱里现在也有八百三十多了。

晚上梁自强计划着,要是明天还是天气晴热,就继续去海面、海岛寻找亲虾。

要是阴天,气温下降,就去龙居岭,看看布置在龙居岭的大型浮刺网的情况怎样了。

结果第二天,太阳起得比他早,显然又是个大晴天。

跟昨天一样,父子三个加上朱天鹏,两条船继续前往海面,寻找适合明虾产卵的小岛屿。

今天最先找到的一座小岛,最多的全是各种常见花蛤、青口、西施舌。另外就是洄游归来的虾虎鱼、青占鱼。

无论蛤还是鱼,都是比较普通卖不起价的,他们上岛看了一圈,也就没太大兴趣了。

换成岸边赶海还会感兴趣,出海就不太能看得上花蛤青口之类了。

但是海域中散落着的海岛,毕竟多半都是聚集着最普通常见的海货而已,这也是平时渔民们并不愿意耗费柴油钱,大费周章去寻找小海岛的原因之一。

上一世梁自强在新闻中听闻过的好几座物产特别丰盛的宝藏级无人野岛,夹杂在两百多座岛屿中,并不好寻找。

而且极可能,越是物产丰盛的岛屿,就越偏僻,甚至越接近深海,实际上以村民们现今的条件也是去不了的。

今天继续寻找到的第二座小岛依然没什么值钱的海货,但是令他们欣喜的是,岛滩上倒是发现了大量的蓝蛤。

蓝蛤虽然跟花蛤一样不值钱,但对他们却有着特殊意义。这东西跟昨天的沙蚕、薄壳一样,是明虾的天然饵料之一。

于是,他们弯着腰,在这小岛上捡了好几蛇皮袋的蓝蛤。就算放在袋中暂时没有水,短时间蓝蛤也是能活下去的,下午赶回去及时放进池塘就可以了。

连找了两座小岛都未发现明虾的踪迹,几个人都有些失望,继续寻找下一座野岛。

两条木船在空阔的海面行进,除了他们再没有其他渔船来到这种地方。海天之间,两条船显得很是渺小。

开了好一会儿还没出现第三座岛屿的身影,几个人却是冲着海面,不约而同的惊呼起来:

“好多虾!”

只见前方海水中,如同弥漫着一团红雾,向着他们这边扩散而来。

一开始看不清这团红雾中如粉尘般的颗粒到底为何物,但转瞬“红雾”便漫延到他们的船下水面,所以他们才一眼认了出来,是虾群。

但这虾比起大海中常见的虾类实在是小太多了,几乎跟丰年虫的大小差不多了,目测才一厘米多长。

这么细小的虾,肯定不是他们要找的明虾。明虾的个头比它们要大好几倍,肥美的能大十几倍。

“这是磷虾!该是从深海中游过来的。”梁父看了看越漫越多的磷虾群,开口道。

他说得没错,这种比毛虾都要细小太多的小虾,名叫磷虾。

比虾小,形状长得跟虾类差不多,但实际上,磷虾并不属于虾类。

这东西分布最多的,是在南极。南极磷虾几乎是南极所有动物的共同粮食。

在南海也有磷虾,与南极磷虾略有区别。

平时南海磷虾更多是在深海,偶尔现身浅海,渔民也不太捕捞。

毕竟,这个年代的人们还不太食用磷虾。比磷虾更适合吃的海货,多得去了。

就算毛虾,都比磷虾更受欢迎。

眼下,四个人站立船头,都没有半点要动手撒网的意思。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