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活动。”
这种不时将农业劳动力抽离的做法,其实是在降低农业地位。因为据公孙度的计算,农户如果一年时间单纯在田亩之间的劳作,哪怕使用最新的农业技术,最优良的农业器械,最后的生产价值,也根本无法与这种混合经营的生产价值相比。
公孙度哪怕想起了某些可以明显增加农业产量的办法,也没有立即实施,因为一旦这些方法需要占用壮劳力,那就与他的初衷相悖了。
顿了顿,公孙度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下一句话:“农业,就目前而言,还是取量不取质。”
“而农庄手工业生产,通过郡府的统筹、商社的订单加速,互相间的连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构成一个庞大的生产体系,那样的话,其迸发的生产力,远超任何人想象。”
“而要完成这样的图谋,各个农庄间的交通,就显得愈发重要。
工农业不同于服务业这种只能扎根于大城市的行业,因为其生产的特殊性,它是可以分散的,再由物流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要想富,先修路。嗯嗯,后人诚不欺我也!”
“交通?目前还是以水运为佳。轨道交通可以规划,但是短期的意义不大。”
想起水运,公孙度望向帐外,视野的尽头,是通苏河口,那里还有点点白帆飘荡。
“襄平的流水线模式已经铺开,反馈还算不错?就是船只稀缺,都在自己造?棺材船?呵呵,有意思。”
接着他笑出声,想起了崔玮来时向自己汇报的事情。那些襄平的乡间农庄为了充分开发水路运输,本意购置船只,只是各农庄在合计购买船只的花费后,觉得不划算,最后一拍板,决定自己造。
这种毫无技术实力的庄户,以及他们玩笑似的做法,初期崔玮这种大商人本不以为然,可后来事实却打了许多不看好之人的脸。
这些没啥见识的庄户以庄子里的棺材匠为技术指导,选用合适木板,用铁钉钉出个大木盒,五面木板,一面敞开,再用船匠那里学来密封的技术处理缝隙,一个可以装运大量货物的船只就那么出现了,因为其形状酷似棺材,被人戏称棺材船。
这种介于木筏与舟船之间的运输工具,在襄平民间迸发了想象不到的活力,虽然因为形制原因,这种船只的抗倾覆性基本为零,也因为先天不足原因,渗水是个老问题,但是因为各庄之间的距离不算遥远,船只运输距离有限的情况下,船只倾覆风险也就降到了最低,同时也因为距离短,船夫也有足够时间排水。
而且农庄之人谨慎选择棺材船的使用范围,其基本上处于大梁水的支流,要么平缓,要么水浅,根本翻不了船。据考察过这种船只使用情况的崔玮讲,这种船只就像是没有轮子的车厢,某些水浅区域还需要岸上的牛马拖动。
但是种种缺点也掩盖不了它最大的优点:因为其木盒似的形状,装运货物的量大,而且便宜,因此极其受农庄庄户们的喜爱。
“果然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公孙度翻到商事陈江关于农庄船只建造的报告,颇为欣慰的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