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载福骑马走在朱元鸿的身边,笑道:“大黎一直都没改样,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啊!”
这是朱元鸿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19世纪中国底层的农村社会。
风景很好,村民们看起来还不像几十年后,那样贫苦麻木。
但是朱元鸿很清楚,大黎里以前是出了名的穷困,老百姓能有现在的生活,多亏了他爹。
他爹是整个大黎里最大的地主,但是却不剥削农民。
也因为他爹的存在,官府征粮时压根不敢搞鬼。
可以说,现在的大黎里,相比广西其他地方,说一句世外桃源也不为过。
这都是他爹的功劳啊!朱家在大黎里威望很高,深得民心。
朱元鸿领着士卒,朝朱家村的方向走去。
这一幕引起了一个少年的注意,少年模样很俊,两只眼睛下面各有一颗黑痣。
他也不去打扰朱元鸿他们,反而远远地跟在队伍的后面。
西岸村和朱家村,相隔不过二里。
朱元鸿提前让士卒回去通知,等到了村口时。
这里早已经聚集了一大群朱家的族人,当他们看到朱元鸿时,立刻点起了手中的鞭炮。
噼里啪啦的声音,响遍全村,热闹不已。
“各位叔伯,各位兄弟,我朱元鸿回来了。”
朱元鸿翻身下马,朝着同族之人拱了拱手。
这群朱家人,哄的一下,围在了朱元鸿的身边。
各种关心问候的声音,不绝于耳。
“好好好,我朱家的龙孙回来了。”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两个中年人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朱元鸿见状,面色一肃,来到老者面前,撩袍跪下。
“元鸿,叩见九太公。”
老人名叫朱义山,生于乾隆三十年,今年整整八十五岁。
他也是整个大黎朱氏,辈分最高的一人,是朱慈爝唯一还在世的孙子。
“好好好,元鸿你跟你爹一样,都是我朱家的骄傲啊!”
同这些族人叙了叙旧,朱元鸿在朱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自家祖屋。
这屋子是从朱元鸿的太公手上传下来的,颇为简陋。
朱元鸿和杨载福来到门口,撩袍下跪,大声喊道。
“孩儿朱元鸿。”
“杨载福。”
“叩见母亲大人。”
朱夫人体弱,在一位中年人的陪同下,走出了屋子。
朱元鸿和杨载福,一见到这个中年人,瞬间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