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钦差,搞不好会让整个局势更加败坏。
“那你认为,可以派何人前去?”
“这个...奴才一时之间,也无合适之人。”肃顺摇了摇头,苦笑一声。
“你觉得奕经怎么样?”
“谁?”肃顺一脸疑惑的看着咸丰。
“奕经。”
嘶~肃顺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奕经他可太熟悉了,鸦片战争干了不少荒唐事,被道光革职。
虽然如今起复了,但是用这个草包,真的行吗?
“皇上,奕经他?”
“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前几天他上了个折子,言称长毛乱起,想为国效力,让朕给他一个机会。”
肃顺不说话了,咸丰这番话不好回,奕经和咸丰都是高宗一脉,实打实的自家人。
他肃顺是济尔哈朗之后,离得更远了。
“一切但凭皇上圣裁。”
咸丰一脸深意的看了看肃顺,不过他没有和肃顺计较,思索片刻,旋即说道。
“拟旨,命奕经钦差总督湖广军务,剿灭长毛乱贼。
咸丰说完这句话,又将目光转向了肃顺,问道。
“曾国藩做这个湖南团练大臣,兵恐怕不会太好招啊!”
“新任湘抚张亮基估计还需一些时日,才能到湖南,骆秉章虽然已被革职,不过目前还是在署理湘抚,不如让他去协助曾国藩招兵?”
“骆秉章如今在哪里?”
“长沙、岳州相继沦陷,骆秉章如今正在常德。”
“那就给他下道圣旨,让他去协助曾国藩招兵。”
咸丰这时心里却有些后悔了,他把骆秉章撸的太早了。
如果骆秉章现在还是湘抚,那湘乡之事,恐怕未必会发生,有骆秉章在,对朱元鸿多少也是牵扯。
只是咸丰不会知道,哪怕骆秉章还是湘抚,可在朱元鸿数万大军面前,他也得老老实实的。
咸丰和肃顺这对君臣,对眼下的局势,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圣旨很快被拟好,分别朝着僧格林沁处,以及豫、皖、鄂、湘四省送去。
......
湘乡曾家。
这些日子曾国藩一直在等着圣旨,直到这一天传旨的钦差终于到了曾家。
圣旨之中,咸丰对曾国藩进行了一番勉励,又给曾母封了诰命,话里话外就是一个意思。
夺情。
这个时候,曾国藩其实也不想丁忧,如今咸丰不允许,他的心里忽然松了一口气。
自己的人设又保住了。
想到这里,曾国藩顿时嚎啕大哭,来到他父亲面前,双膝跪地,不停地叩拜道。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如今长毛大乱未平,皇上殷殷期盼,孩儿岂能为一己之私,舍大家而顾小家?为国家计,孩儿只能不孝,望父亲大人成全。”
曾麟书抚摸着曾国藩的脑袋,哽咽道。
“我儿尽忠报国,即使你母亲在九泉之下知道了,想必也能含笑九泉,忠孝难两全,儿啊!为了皇上,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为父不怪你。”
在场的其他人,像朱孙贻和罗泽南都在感慨,曾国藩大人实在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忠臣。
老母病逝,却依旧担起国家大事,这样的臣子,不是大清的楷模,那还有谁能是?
这两人打定主意,要把曾国藩的事迹好好宣传一遍,让世人都知道,曾大人是何等的忠心为国?
那朱元鸿即使手握数万大军,又能如何?
无非又是一个不知忠孝廉耻的武夫罢了,只有士大夫们才是这大清朝真正的支柱。
曾国藩没想到,他这一出戏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他在收到圣旨以后,很快又将精力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公务之中。
朱元鸿这次在湘乡收拢了一万两千流民,这给了曾国藩巨大的打击。
原本这一万两千流民,他最起码能从中选出四五千青壮,再辅以其他人,那他这第一支兵,就算搭起来了。
可是现如今,什么都没有了。
曾国藩只能想着下一步该如何去做。
他已经确定了,这支兵的正式名称就叫做“湘军”。
以营为基干,每营五百战兵外加一百八十辅兵。
初期先招募五个营,组成一个大营,而且这个大营的主将人选,曾国藩也想好了。
就是他的九弟曾国荃。
如此一来兵额为三千四百人,而接下来所需的粮草、军饷、营盘、兵器,这些都将成为一个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第一个,兵从哪里来?
曾国藩已经考虑清楚了,他这一次招募的兵,都要选择农民出身,曾剃头觉得农民出身的兵,最是吃苦耐劳,而且也最听话。
或许一开始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