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章 承武监国  反清1850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并赐以良种、农具,免其初年租税,以资鼓励。

地方官府,须积极组织,选派贤能之吏,亲临田间,指导农耕,广开水渠,兴修道路,以利百姓生计,促进地方繁荣。

边疆乃国家之门户,安危所系,不可不防。

故此番检地与开荒之政,亦需兼顾边防。孤命加强西南驻军,修筑城堡,巩固边防,以防外患内乱侵扰,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孤望百官一体同心,共谋大计,不遗余力,以成此盛举。

以孤之诚心,感天地之灵气,务使西南之地,早日化为我朝之粮仓,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昌盛富强,四海升平。”

对于林则徐写的这份公文,小朱是赞叹不已,不过。

“林师,孤觉得让户部、工部统领易权责不分,西南三省,千万百姓,我等一点一滴,落在他们身上便是泰山之重。”

“依孤之见,当设立一个新的衙门,专司负责检地开荒之事,此衙门便称作西南检地开荒总理事务衙门,林师经历丰富,以孤之见,这个新衙门,就由林师你来兼管。”

“望林师务必秉持公正,勤勉尽职,以百姓福祉为重。”

林则徐怎么也没想到,他想把事情推出去,结果朱王爷毫不犹豫直接把这摊子事,给砸到了他头上。

这件事做的实在是太坑人了。

但此时小朱的眼神,还有其他同僚的目光,都看向了林则徐。

老林是如论如何都说不出来,撂挑子不干这句话的。

他暗叹一声道。

“谨遵王上旨意。”

“林师,孤王知晓如今我西南朝廷,缺乏足够的人才,林师门生故吏无数,若有贤才,孤定重重提拔。”

老林还能不知道小朱这样问,是什么意思吗?

他再次叹了一口气,从袖中掏出了第二份公文。

《大明广招天下英才书》

此文洋洋洒洒数百字,除了开头的序言,林则徐重点提到了五点内容。

“孤承天运,抚御大明,深悉人才乃邦国兴盛之基,发展繁荣之要。观我西南之地,山川秀美,物产丰富,然欲振其雄风,非集四海之英才,共商大计不可。

故此,孤特昭告天下,广开才路,唯才是举,招贤纳士,共谋西南之辉煌未来。

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凡我中华士子,无论出身贫寒或显贵,无论籍贯何方。

但求品行端正,学识渊博,具备经世致用之才,治国安邦之策,均可响应孤之号召,投身西南之建设。

文武并重,科举与否,皆非所限,唯才是用,以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设立“西南才俊馆”,汇聚天下英才。此馆选址西南重镇成都,由孤之心腹重臣亲自领衔,专司人才招募、甄选与培养之重任。

广开才路,遍访贤能,遇杰出之士,即行举荐,入馆深造,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以期育养国家之栋梁,民族之精英。

优渥待遇,以资鼓励。凡入我朝廷之士,孤必依据其才能与贡献,量才录用,授予相应官职。

尤异才者,孤将不拘一格,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使英雄有用武之地,不使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鼓励创新,包容异见。孤深知时代变迁,唯有新思想、新作为方能引领潮流。

故所有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之有识之士,孤必当鼎力相助,鼓励其发挥才智,开创未来。

又,对于不同政见与学术观点,孤持开放包容之心,倡导百家争鸣,共促文化之繁荣。

兴学重教,培育英才。孤将加大对西南地区教育之投入,广建学校,普及教育,使我西南子民人人如龙。”

对于林则徐这五点建议,小朱是高兴到不行,不过他还是增加了两点内容。

“依孤之见,应当重视实践,积累经验。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孤深知实践乃检验真理之唯一标准。”

“因此,孤将注重人才之实践锻炼与经验积累,凡授职之英才,当派先赴地方任职,使人才在实践中磨砺成长,在锻炼中提升能力。”

“孤曾闻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我大明要的不是谈论风雪之人,而是经世致用之士。”

“伪清至今,官场糜烂,致使无数英才不得为民请命,孤欲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为确保人才选拔与使用之公正、有效,孤将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与考核制度体系。”

“对人才实施定期考核与评估工作,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其职位与俸禄。”

“以制度保障人才之成长与发展空间,激发人才之创造活力与奋斗精神。”

“此举与昔日张文忠公之考成法不尽相同,吴卿你身为我大明吏部尚书,对于这一点,要铭记于心。”

见到朱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