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施恩、养子、献捷  苟秦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已微带一丝灼烤的夏日笼罩着关中大地,随着季节变化,长安士民的衣衫也明显单薄了一些,当然这种情况主要针对有一定地位、财产的士民。

这年头寻常百姓,一年四季大抵就那么一套衣裳,冬日实草,夏季挽衫,除此之外,很难看到其他明显变化。

鉴于此,苟政在前不久,做了一件极得人心的事情。他下令将一路战场缴获以及中军将士汰换下的衣裳,清洗之后,分发与长安、京兆及冯翊郡县的黔首贫民。

前前后后,共散发衣裤四万余件,其中虽然有许多破衣烂衫,但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依旧是一份不错的恩泽,于苟政则属于一种惠而不费的手段。

毕竟,入长安之后,苟政便将一路积攒的绢、布拿出,下令征集仆妇,赶制衣裳,先行给长安苟军战卒配发夏衣。换装之后,苟军的军容形制则进一步趋于统一。

而汰换下来的旧衣,完好且成色较新者保留,作为军衣储备,剩下的则被苟政“大方”地拿来施恩于民了。再加上苟政持续性地对长安附近流难民发放救济粮的行为,更使苟政获得了不小的民心与声望。

这么多年了,苦苦挣扎于这水深火热世间的人们,只见得征税掠粮,恨不能将他们连骨头带肉吞噬的匪军酷吏,何曾见过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官吏与军队,这是传说中王师义军才有的行为。

虽然,苟政安排的救济粮食,每人每日不到一晋斤粟(只200多克),老弱妇孺更少,但依旧很好地收获了一波人心。

到五月份之后,随着人口清减与分离,就长安郊外,需要苟军救济的百姓人数,已经下降到两万余口,每日需要直接投入救济的粮食,也只需300斛左右,这对苟军来说,已经不算太的压力。

并且,随着对这些民户的屯田编制,男女劳动力的价值得到开发恢复,救济上的压力,进一步减轻。也得益于苟军的“仁政”,这些民户大多乐于接受苟军将吏的组织安排,在苟军的率领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作为苟氏集团的首脑,苟政的名声也开始进一步得到宣扬,他带给关中士民的印象,也逐渐深刻。

受其恩惠的贫民黔首,眼睛自带滤镜,习惯性地忽视那些依旧存在的压迫与剥削。而处于中上层的豪右、官宦,对苟政的这一番作为,则是另外一种感受。

在那些有识之士眼中,看到的是苟政成大事的器量,不管是效仿汉高帝的约法三章,进长安的一系列安民抚士举措,无比显示着苟政与一般军阀的不同。

甚至于,苟政展现出的气度,远比出身大族的杜洪要更加宏阔,两者的作为就更加没有可比性了。同样入主长安的两个月里,苟政做的事,取得的成绩,十倍于杜洪。

而在“传统”的“仁道”之外,对高陆氐族的狠辣处置,也让人心寒魂惊,嘴上仁义,手上动作可毫不手软。

于那些对这个世道认识程度较深的才士来说,苟政已经具备成就大事的资质了,因此,也是从五月开始,苟政设置在长安北城的招贤馆,开始有一些真正的人才投效了,比如安定人程宪,赵琨、赵焕父子等等。

可以说,在兵入长安两个月后,伴随着苟政一系列招抚政策措施,苟氏集团算是在关中真正站稳脚跟了。

当然,这份稳定是有一个前提的,那便是没有外患入侵,以及苟军保持着一贯的强大。在短时间内,苟政与苟军依旧是不能失败的,至少不能大败,他更需要不断的胜利,来浇筑苟氏统治关中的基础。

五月初一,刺史府内苑,堂间,居于内宅的一干主仆,齐聚一堂。夫人郭蕙一行,早在四月十九日,便在亲兵的护卫下,成功抵达长安。

随着内眷的充实,苟政的刺史府,更增几分完整度,原本空荡荡的内府,也多了些人气。虽然有些玄乎,但那的确是一种能带给人安宁的感觉。

夏日如火,照在庭院间,屋檐阴影难及处一片光亮,十分刺眼。顺着光线,堂间望去,里边正呈现出一种严肃的氛围。

苟政当中居主座,头发盘起,以一木簪扎着,身着一件粗制的麻衣,整个人看起来很是朴素。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躬行节俭,是苟政入长安后便坚定坚持的,甚至将之作为政策发布管辖的官府、军队,同时大力裁减冗费,禁止浪费,给长时间笼罩在昏暗浑浊中的关中注入了一缕清风。

不过,穿着虽然简陋,但并不影响苟政的威严,唇周修饰过的短须,更给他增加一缕内敛。

大概是到长安后经过苟政的滋润,郭蕙显得更加艳丽了,容光四射,虽然面容间时而显现一些掩饰不住的稚嫩,但看得出来,这个将满十八正岁的女子,正努力地朝着一个大家主母的身份转变。

当然,作为士族出身的郭蕙,在此事上,很是适应。相比之下,坐在侧席的少妇赵草儿,则显得局促许多。

事实上,原本连侍妾都不算的赵草儿,是没有资格列席的。不过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