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二章 灭族  日本战国:细川之野望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禄七年(1564)十一月。

近一个月的时间,在竹中半兵卫的调略下,丹后国的国人纷纷投靠细川藤元,导致丹后守护所的八田城也陷落了。

一色义道从城内出逃,计划投靠但马国的山名家,当主山名祐丰是他姑父。

途中在丹后的中山城暂避,但城主沼田幸兵卫背叛了他,导致一色义道失去了藏身之地,迫不得已向细川家臣服。

本来细川藤元是打算让一色义道自尽谢罪,家位传给子嗣的。但本多正信列举了三好长庆这个例子,顿时打消了他的想法。

最终选择谅解一色义道,家领减封,迁移到弓木城,与细川家分割统治丹后国。其年幼的嫡子千德丸,担任细川藤元身边的小姓。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灭族?

虽然战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期,战国大名们为了扩张势力和领地,经常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来消灭对手,但是否采取灭族的方式可能因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出于对敌方家族残余势力报复的担忧,或是为了快速维稳地方的考量,通常会以政治联姻或者过继子嗣的形式,来达到战略目的,不会去选择灭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战国时代没有发生过灭族事件,只是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忌讳或规则。

尤其是面对那些拥有悠久历史和显赫家世的贵族,大名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谨慎和策略上的灵活性。

他们深知,对于这些家族的处理不仅关乎一时的战果,更牵涉到长远的政治稳定和地方的和谐。

因此,在制定对策时,他们会更加注重权衡利弊,力求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到对敌方家族的尊重和未来合作的可能。

至此,一色家降服,丹后国纳入细川家,石高再扩十万。

而后大军在舞鹤港登船,对外宣称归国。但在海上突然转道,反向来到了但马国,在奈佐日本助的老家奈佐村登岸。

大军抛弃粮道,自备二十天的口粮,经过一夜的急行军,与次日清晨,就包围了山名家的居城此隅山城。

当山名祐丰一大早站在城头,看着城外的上万大军,惊讶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城内的侍兵们看到犹如天降的细川大军,吓得更是瑟瑟发抖。要知道山名家并未做好战前准备,领内动员、囤积粮草是一样没做。尤其是城内仅有不到百人值守的侍兵。

此次细川家侵攻的理由,仍然是伪幕府的四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借口,细川与山名自应仁之乱结怨,打了十一年的仗,可谓世仇。

细川家从包围此隅山城,到拿下此城,仅用了一天时间。

山名祐丰从城内逃脱,为避免重蹈一色义道的覆辙,不敢前往其它分城,只得逃亡和泉国的堺町。

并通过当地豪商今井宗久的中介,得以与细川藤元会面,在承诺日后支持藤元的西进方针后,被藤元承认领有但马国的出石郡。

最重要的是,细川家夺得了但马国的生野银山,为南蛮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一日灭国”的消息,再次震惊整个天下,环绕在细川周边的大名们,隐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竹中半兵卫也以压制两国的功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向主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至此,北方面军战略目的达成,兵势各回本土,安心过冬。

至于纪伊攻伐,进展则比较缓慢,当地都是扎根数百年的“地痞流氓”,他们之间通过联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因此,纪伊国的家族关系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每个家族都是网上的一个节点,相互连接,相互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某个家族遭遇不幸,比如被灭族,那么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个家族本身,而是整个纪伊国的家族网络。

他们都可能与被灭族的家族,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会因为这场灾难而心生怨恨。这种怨恨可能会迅速蔓延,从家族内部扩散到整个纪伊国。

而这种怨恨,在短时间内很难平息,也很难通过简单的手段来压服全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稳定纪伊国的局势,需要的不仅仅是武力,更需要智慧和策略。

白井胤治,频繁通过外交手段,安抚各方的情绪,同时又需要展现出足够的实力,让其他家族不敢轻举妄动。

例如纪伊的安宅氏,虽然以细川的实力,灭他跟玩儿似的,但如果考虑到日后攻略淡路国时,势必会遭到淡路安宅的殊死抵抗。

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若是能政治降伏纪伊安宅氏,那么或许能更轻松的对付淡路安宅氏。

但有些人,却不必留一线!尤其是没有啥背景的。

小山村,此刻到处都是烧杀抢掠的细川水军众,城内(地主大院)的守军惊恐地目睹着他们的暴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