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三章 风闻奏事,弹劾陆羽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宁既已主动请缨,自不可能让胡惟庸久候,不过他虽然激动,但也知道,这种事不适合亲自上阵,所以提前安排好心腹言官备好奏折,准备择日朝会上弹劾。

至于能否办成,那无所谓,反正自己已经跟相爷打过照面了,若是办成了,便是他陈宁的功劳,即便办不成,也与他陈宁无关。

翌日朝会上,当朱天子处理完近期政事,询问朝臣有无上奏时,只见御史李文墨站了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这李文墨年不过三十,本是御史台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人本就是江宁县出身,陈宁挑他出来,自也看中这一便利。

“何事启奏?”朱元璋询问道。

“启禀陛下,臣要弹劾江宁县令陆羽,其人身为地方父母官,却罗织罪名,凭空栽赃县中乡宿,将其强拿下狱,制造冤假错案!”

“此等行径,当真令人神共愤,若不纠错制止,必定令我大明律法蒙污,叫我朝廷威信尽丧!”

李文墨年轻英锐,中气十足,此刻站出来朗声弹劾,当真有慷慨执言之气概。

朝臣们一听,当即连连颔首,暗道此人不负御史言官之责。

众人早因税改之事,记恨上那陆羽,自是希望此奏报能拉其下马,但成与不成,还得看陛下眼色。

朱元璋略略蹙眉道:“你说陆羽他栽赃陷害,可有证据?”

李文墨当即点头:“那被陆羽羁押的乡绅,姓李名公望,此人是十里八乡交口称赞的善人,平日里最是照拂乡里,可陆羽却说其贪赃枉法,诬蔑他残害乡民,更甚至,为了坐实其罪名,陆羽还屈打成招,逼着李公望承认那莫须有罪名。”

这话一出,大殿里立时炸开了锅。

陆羽此刻正在替陛下试行新政,推广那税改政策,这事一旦办成,便是天大的功劳,而那宁安村正是此次税改的第一站。

刚一开头,就要动用武力,更甚至要栽赃陷害,这手段不可谓不毒辣,显然,陆羽抓那乡绅下狱,是为了尽快推行新政,好向天子邀功。

在场的大多对那新政不感冒,也都希望新政试行失败。

是以,当即便有人站出来,争相弹劾。

“那陆羽定是推行税改心切,走了极端!”

“这等行径当真叫人神共愤!”

“制造冤假错案,实不配当一地父母官,恳请陛下将其撤职查办!”

纷嚷嘈杂的控诉声中,朱元璋仍自岿然不动,他只静默等候,等到殿中诸臣意识到言行失妥,停下来后,才缓缓开口:“据咱所知,那李公望不法之案,尚在江宁县审断之中,此刻压根没送到京里,李御史难道看到那案件卷宗了?”

李文墨当然没看过卷宗,但对于朱元璋的问话,他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道:“禀陛下,微臣不巧正是江宁县人,自然从家乡父老口中,闻听这桩冤案,臣身为御史言官,自当弹劾这陆羽,替家乡父老讨个公道。”

朱元璋眉头微皱,显然已有不悦,风闻奏事,是朱元璋赐予御史言官的职权,任他朱天子如何不满,也只能姑妄忍耐。

略顿片刻,朱元璋又道:“这么说来,李御史只凭一些毫无证据的说辞,便能断那李公望清白?”

虽说风闻奏事,但也不是随意听了些无端流言,便能来上奏的,至少得先作甄别判断,有了大致的准度,方能上奏。

而这桩案子的关键,就是那李公望有没有犯罪,是不是仁善之辈。

身为江宁人,李文墨在谈论这桩案子时,有个便利之处,那便是风闻奏事的“风闻”二字。

离家不远,对于家乡近况有所了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身为本地人,他对那李公望的了解判断,又较常人有更高可信度。

李文墨稍一思虑,立即拱手道:“臣身为江宁县人,自是早已听过那李公望的善名,他为人和善,宽厚待人,怎会做出杀人害命的勾当?”

“陆县令不分青红皂白,便将之抓捕羁押,自是诬蔑栽赃,想必是其推行税改心切,一时忘了为官本分,忘了断案当依事实证据,不可一味昧上!”

李文墨的意思,再简单不过——陆羽是为了讨好天子,才冤枉好人,制造了冤假错案,而这话再往下延伸,更有多番联想——这错案根源并不在陆羽,而在陆羽在求功劳。

只要这冤案坐实,税改这朝廷大计,就蒙上了一层污点,难以再推行下去。

而这一点,正是满朝上下所急切期盼的。

是以,当李文墨的话说完,朝臣们交头接耳,尽皆点头称好,以作附和。

对此,朱元璋一阵冷笑,他早知这税改之路不会太顺遂,这些人定会想方设法阻挠推拒。

但……好在……

“哼,为人和善,宽厚待人……李御史,你对那李公望的评价,倒是不低嘛!”

朱元璋冷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