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无比怀念了。”
汪帆说到这里,苦笑了一下。
杜开他们也能理解。
当初他们去黄连村拍戏,剧组所有人都有这种感觉。
太不适应了。
彼此生活习惯相差太大,哪哪都别扭。
但,只要接受了这种设定,过几天就能适应了。
“过了几天后,我逐渐有些适应了。不太方便洗澡洗头发,我就把头发剪短了。也不用化妆了,衣服什么的也不在意了,反正没人欣赏。”
“其实我去的那个地方风景也没什么好看的,山而已,就算再壮阔瑰丽,看两天也腻了,更别说与之对应的是极其不方便的生活条件。无聊之下,张丽建议我说,要不要跟她教的孩子们一起玩一玩?”
“我当然算不上支教,从来没走任何程序,也没申报过任何相关项目。但,我的确做了一些实际内容。”
“我刚开始感觉自己只是个艺术生而已,也没什么过高的文化水平,不敢乱教,于是就只给孩子们唱唱歌,跳跳舞,也教会他们一点,偶尔讲一些我看过的或者是参演过影视剧的故事。”
“然后我发现,那些城里孩子早就听腻了的老套故事,在这些山村的孩子那里,却是无比新奇,全是头一回听。”
“那一张张小脸,虽然因为紫外线照射而看起来像是脏兮兮的……当然,有些的确是脏兮兮的,毕竟,许多都是留守儿童,没有父母悉心照料,鼻涕啥的都一团糟。”
“但,他们的眼睛却很纯真,或许是好奇?或许是求知若渴?我分不清。但反正,他们很喜欢我给他们带来的这些小节目。”
汪帆说着说着,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眼神也温柔了起来。
杜开感受着她的状态,恍然大悟,难怪之前觉得汪帆有股这种气质,原来是跟众多孩子们长期相处而来的。
“我逐渐喜欢上他们了,喜欢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帮助。但……越是对他们喜欢,我就越是心绪复杂。”
汪帆那温柔的笑脸,消失不见了。
开始流露出丝丝悲伤。
她情绪很平淡,似乎讲述的这些东西她早就接受了。
但讲述间,还是会让人感受到其中的难处:
“他们,太苦了。”
汪帆静静地说着,说了好多好多细节:
“我难以想象,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年只能在过年时才见到父母一两次,甚至有的过年都不回来……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三四岁有记忆的时候就是这种状态了,甚至在他们的记忆里,对父母极为陌生,感觉比出了五服的远房亲戚还远。”
出了五服的远方亲戚是什么?肖雯有点懵,听不懂。(出五服:亲属关系超过五代,既第六代及以后。)
但她没询问。
她不想打断汪帆的讲述。
“地方贫瘠,物质生活条件差,没有手机,没吃过什么甜品,没什么新衣服,没见过游乐场,没去过商场超市,也不知道什么是公园,最令他们好奇的是‘少年宫’是什么。”
“感情非常缺失,他们简直把张丽当他们的妈了,把我当阿姨。这个电子表,就是他们一起送给我的。虽然在我们看来这只是很便宜的过时产品,但他们很珍视……这让我更难受了。”
“这些,虽然让我难受,但是我也还能忍。”
汪帆说道:“我把当时带在身上的为数不多的钱,还有带的首饰什么的都托人带到县城卖了,给他们买了些衣服、书、玩具、零食之类的,也能弥补一些这方面的缺失。”
“真正让我感到难受的,是机会的稀缺。已经不只是稀缺了,而是绝缘,彻头彻尾的没有任何关联。”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现代社会的都市里,已经发展成什么样了,最受追捧的行业是计算机,比较体面的是金融、律师等等。”
“但,他们连电脑都没见过,不仅是不会开机、双击、新建文件夹这些操作,最关键的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这么一条路线!这是一个在他们脑海里完全不存在的概念,又怎么会让他们有这方面的机会呢?”
“可能会有个别,误打误撞能走出去,但这概率,我无法计算出有多小。其余的……也许,他们的下一代还是会这样吧。”
听到这里,
杜开等人,全都明白汪帆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了。
自然条件艰苦、把东西都卖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精神上的痛苦绝望,说不定还有段时间对社会、对世界、对自己的麻木放弃……
幸好。
幸好她现在好好的。
只是身体外貌有一点点变而已。
精神还是蛮好的。
“我做菜也是在那学会的,在偏远山区里根本没有饭馆,自己做的菜也只是填饱肚子而已,其实算不上好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