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7章 朝廷债主,谷贱伤农(求订阅!)  大明工业革命,从受封秦王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都要翻个两三倍,也不至于扰乱整个大明的市场。”

大明的市场,其实非常脆弱。

大量的工业制成品涌入,对传统的手工业,造成剧烈无比的冲击。

冲击最明显的,就是做铁锅的铁匠和砍柴、卖柴的人。

工业冲压而成的铁锅,更结实、也更薄。

对普通家庭来说,不知道比之前的铸铁锅好上多少。

更结实,意味着使用寿命长,更耐用。

轻薄,则能够节省下不少的燃料。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哪怕每次省下一根柴火,都能够省下不少钱。

卖柴火的,就更不必说。

受到蜂窝煤的强烈挤压,西安城中几乎没人再用柴火。

蜂窝煤不仅更耐烧,而且便宜。

现在也就只有烧炭窑,才会买上一些特殊木料的柴,用来制炭。

毕竟蜂窝煤燃烧起来味道难闻,对不少大户来说,不适合取暖。

“像棉花之类,其实价格并不高。”

朱樉举了个栗子。

“今年关中不过拨了两三万亩土地,用来种植棉花。”

“就收获了二百万斤的棉花。”

“若不是我军中和诸多产业,用去一百多万斤棉花。”

“这么多棉花,足以让关中其他种植户破产!”

关中本来就有不少种植棉花的地方。

从唐代就开始了。

在朱元璋大力推广棉花种植后,更是出现了专门种棉花的棉农。

他们就是看中了棉花如今高昂的价格。

每亩即使只能够收六七十斤棉花,也能有个十几两的收入!

如今的棉花,每斤是粮食的近乎三十倍价格!

当然,专业的棉农,也不是谁都能做的。

毕竟,这年头又没有农技站帮扶。

种地的这点本事,都能够当做传家宝传下去!

“即使是这样,棉花的价格依然是从去年的三钱银子一斤,跌到一钱半一斤。”

朱樉沉声道:“不是我不想低价。”

“而是低价会出问题!”

朱元璋也是第一次见到“谷贱伤农”的实例。

不得不多出一层思考。

“那依你之见,应当如何应对?”

“棉花可是个好东西,如果能够大产,天下不知道多少百姓能免受寒冷之苦!”

朱元璋不是那些生于深宫,长于夫人之手,什么都不懂的皇帝。

反而他清楚,底层民众最大的需求是什么。

第一个是吃饱,第二个就是穿暖。

“棉花既能做棉布,也能做冬装的填充物。”

朱樉说道:“大力推行,势在必行。”

“关中棉农不多,不过千余户。”

“今年儿臣不过放出几十万斤棉花。”

“让价格下降一半。”

“如果他们有眼光,自然能看出日后价格还会越来越低。”

“想办法种些别的,也算是还有条活路。”

那些没眼光的,朱樉没明说。

显而易见,他们就只能被秦王府工业化种植的庞大棉花产量给冲垮。

“谷贱伤农,不可不察啊!”

朱元璋轻叹一口气说道:“如今虽还没出现,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还是要建设常平仓,用来平抑市价。”

对于关系到民生的重要物资,在价格低时收购,不至于“谷贱伤农”。

在价格较高的时候抛售,不至于“谷贵伤民”。

“此举也只能针对粮食。”朱樉说道:

“像是棉花、水果这些,还是要进行专业规划。”

“而不是让农户们,盲目跟风种植。”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难解决。

粮食价格虽然波动较大,但需求是一直存在的。

即使一时卖不出去,也能够囤积起来等价格高的时候卖。

或者干脆就是自己留着吃。

但是棉花这类经济作物不行。

囤积的成本比粮食高太多,而且自己一家子也根本用不完。

而且因为不能填饱肚子,甚至还要借贷来维持基本生存。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