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9章 移风易俗,来日方长(求订阅!)  大明工业革命,从受封秦王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且秦王府的蚕茧蚕丝更长、更坚韧,更加适合缫丝工厂加工。

秦王府的养殖方式,也远比蚕农们一代代自发总结起来的经验要科学。

比如,春蚕养殖时,因为天气原因,经常要在幼蚕生长时提高蚕房的温度。

但是到底要提高到什么程度?

蚕农们以往的做法,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不准确,也不是百分百能够生效。

而秦王府的桑蚕养殖场,有着水银温度计,能够精确加热到想要的温度。

幼蚕的成活率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百!

这放在传统蚕农面前,是难以相信的。

这还仅仅是最小的一个方面。

更别提,桑蚕养殖场在消毒、喂食、药品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技术。

原先的蚕农,自然也竞争不过秦王府这样的商业经营模式。

于是纷纷破产,蚕农大多到秦王府中的桑蚕养殖厂当工人。

完全放弃自己经营从养蚕到缫丝再到织布的全流程。

可以说,在关中,如今已经见不到传统的男耕女织场景。

传统的土地经营模式,在如今的关中,根本生存不下去。

普通人家,也就不再让女儿们待在家中帮忙缫丝织布。

而是让她们到纺织工厂内打工。

朱樉出于对人们接受能力的考虑。

在纺织工厂内,还是实行了男女分厂的设计。

重体力劳作的男工人,和负责复杂手工技术的女工人们,并不在一起上工。

但,就算是这样,依然闹出了很多的风言风语。

因为,人对感情的向往,并不是朱樉在工厂内建起一道高墙就能够挡得住的。

男女之间,荷尔蒙的吸引,很难被这样简单的阻隔而困住。

仅仅是在去年,就有十几对纺织工厂内的男女工人,自发地在一起结为夫妻。

这也就是风言风语的来源。

卫道士们,不停在舆论上扭曲着这种正常的爱情,仿佛这种不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是一种十分不堪的乱伦行为。

朱樉倒是对此颇为赞赏。

不仅没有阻止官府为他们事实上的婚姻,立下婚契。

而且还暗中让工厂的管理者们,为他们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婚礼。

这中间的花销,都是从朱樉自己的小金库中出。

“爹,我想清楚了。”

刘雯也不傻,这两天家里的氛围,她也有所察觉。

“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不会后悔的。”

刘裕望着眼前的女儿,喉头有些哽咽。

他亲眼看着女儿,从一个红通通的小肉团子,一点点长大。

开始亲切地叫自己爹爹。

十几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眨眼即逝。

刘裕很早就明白,女儿不会陪着自己一辈子,她总有一天会组成自己的家庭,会离开自己的身边。

但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他的心中,还是宛如刀割。

高大威武的汉子,眼眶中盈满热泪。

好像随时都能够哭出来。

这个战场上被蒙元数十骑团团围住,也不曾退缩,甚至还大步前进进攻的男人,露出他最为柔软的一面。

刘雯拍拍自己父亲的背脊,轻轻安慰了他几声。

却不曾想,彻底让这个男人抱头大哭了起来。

刘雯只好开口道:“爹爹,就算我嫁人了,也会时常回来看看您和娘亲,您别难过。”

如果按照礼制,时常回娘家这件事,是不被允许的。

女子在嫁人之后,无论是在户籍关系还是人身依附关系上,都和自己的父母脱离了关系。

只有在过年的时候,能够回门。

但是现如今的关中地区,在朱樉的刻意放纵之下。

不少礼法制度,都形同一张废纸。

关中在蒙元统治下百年,民气有保守的一面。

但是也有放纵的一面。

胡人不拘礼法,也引起不少汉人的跟随。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先根深蒂固的礼法制度。

“一月回家一次?!”刘裕惊喜问道。

刘雯翻了翻白眼,摇摇头。

“一季回家一次吧,次数太多也不好。”

“反正你经常在军中,每月不过休沐三日时间。”

“我就算一月回家一趟,也遇不上你。”

刘裕虽然只是小旗官,但是却归属于朱樉直接指挥的中军第一营。

他们主要就是驻扎在西安城周围。

相比较于驻扎在关中其他区域的军队,军纪最为严苛。

在非休沐的日子里,只能够待在军营中,不得随意外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