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75毫米火炮面前,也没有坚持多久。
第一发炮弹,由朱樉亲手校准发射,首发命中。
打中碉堡正南方向的砖墙。
登时出现了一个半米大小的破洞。
好在工兵们修建堡垒时并没有偷工减料。
碉堡整体还没有出现垮塌的情况。
但是第二发炮弹的轰炸,紧接着就来了。
直接从碉堡正上方灌顶,将整个碉堡的承重柱打断。
在爆炸声中垮塌,升腾起来几十米高的烟尘。
手持望远镜的秦王将领们,仅靠肉眼,从十里之外,都能够看得一清二楚。
不过,身管火炮的威力虽大,但它同样有诸多问题。
首先就是重量问题。
不计算炮车、炮架、炮盾的重量,就达到了两千多斤。
全部重量,超过三千斤。
几乎和后世一台家用小轿车的重量一样。
即使是壮骡,只用一头,也很难拉动。
能够拉动也只能在平坦的大道上行走。
最少也要两头骡子,才能够平稳的拉着走。
其次,火炮的射程超出肉眼的极限距离。
射击方式不再是过去那般直接射击。
必须要由精通数学的射手来进行操作。
这样的精英炮手,即使是在能人辈出的秦王军中,也是非常罕见。
还有诸如零部件容易损坏,炮弹装填步骤繁琐等问题。
在这些方面,它都比不上秦王军中装备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60毫米迫击炮。
60毫米迫击炮,经过这几年的改进,全重才不到四十斤。
将底板、炮架等装置拆下后,即使是三个人也能够很轻松的扛着运输。
各个部件生产制造也已经成熟,备用件很多。
即使是在战场上出现问题,也能够很快排查出来,并由炮兵自行更换。
而且在射速方面,60迫也有极大的优势。
每分钟能够发射20-30发。
对于前线步兵来说,天空中呼啸而过的迫击炮弹,最能够让他们安心。
但无论是陆三思还是沈从云,都看到了身管火炮有益的一面。
首先就是射程。
60毫米迫击炮的最大射程不过1500米。
很难对更远处的敌人发动打击。
而75毫米身管炮的有效射程,就超过它的四倍。
更别说,身管火炮发射的炮弹,拥有极高的动能。
能够对城墙形成极大的杀伤力。
过去在草原上作战的时候。
秦王军几乎没有攻城战的需求。
迫击炮在这样的环境下,无疑是最为合适的火力支援武器。
但是以后,秦王军无论是在西北还是西南,都有不少的城池要攻打。
沈从云在过去的平羌战役中,就体会到缺乏攻城大炮的弊端。
面对羌人占据的高大城池。
他们只能够采用最笨的地道掘进方法,来摧毁敌人的城墙。
沈从云当场就表示。
如果在进攻永宁州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有这样威力的火炮。
那么拿下整个城市的时间,还会更短一些。
因此,朱樉花费大力气研制出来的这门身管火炮,最终还是获得了秦王军高层将领们的喜爱。
而这门火炮,只是在经历了简单的调教之后,就随着一批军用物资,送到了段廷彦的手上。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批训练有素,已经基本掌握火炮射击技术的炮手。
将身管火炮送到南征大军中,也有着朱樉的考量。
自号云南王的把匝剌瓦尔密,在过去一年也没有闲着,积极整军备战。
根据在云南刺探军情的暗探们传回来的消息。
把匝剌瓦尔密过去大半年时间,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征集了十五万民夫,将通往云南路上的几个关隘都重新修整了一番。
如果没有威力重大的身管火炮。
仅仅靠秦王军将士的一腔血勇,和那些小口径的迫击炮。
必然要付出无数将士的生命,才能够拿下。
更别提,云南王花费大力气重新修建的府城。
作为自己的老巢,把匝剌瓦尔密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将原先单薄的城墙,又修建了几个瓮城。
而且还在城外数里处,修建起能够交叉控制道路的堡垒。
云南王更是向大明叫嚣,要让朱贼,在云南流尽最后一滴血!
为了能够不在坚城墙下,损耗太多的兵力去攻城。
朱樉特地让段廷彦再等待两个月的时间,再动身前往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