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兄友弟恭,秦晋合作(求订阅!)  大明工业革命,从受封秦王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是朱樉却以此来和李俨谈妥了一项条件。

那就是秦王府每押运一次赋税,就能够减免当年一成的商税。

秦王府去年一年就向陕西行中书省缴纳了接近三十万两的赋税。

若是能够一次性省下三万两银子,即使是对朱樉来说,也不是一笔小钱!

代价不过是一趟船队,运送一部分物资。

可以说是,大赚特赚。

这项业务,对于其他人来说,不是没能力,就是没有那样的政治信誉。

只有秦王这样重量级的名头,才能够承担得起赋税押送过程中的风险。

而且船队也能够顺带着向江南,携带一部分粮食和其他货物贩卖。

江南向来是人口密集区。

即使是经历过元末明初的一系列乱战,数个不同势力的反复拉扯摧毁。

江南地区,依然有着千万以上的人口。

苏湖熟,天下足。

太湖附近的高产水田,每年都能够产出数以百万石的粮食。

不过依然填补不满京畿地区民众的胃口。

也就让江南的粮食价格,维持在略高于关中的地步。

关中的粮价,如今约为每百斤一百八十文钱。

而江南的粮价,还维持在每百斤二百五十文钱以上。

利用铁路和黄河水运,运送粮食,依然是一件利润率在百分之三十之上的事情。

“二哥的关中,今年收成竟然如此之好?”

朱棡也有些惊讶,他知道朱樉的关中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快。

但是没想到短短几年之间,就恢复了耕种,不仅能够满足关中的口粮供给,还能够大量的向外出口。

“这事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二哥不妨教教弟弟!”

朱樉微微一笑,唇红齿白轻说:

“此事说起来倒是简单。”

“将关中诸多世家大户,通通搜刮一遍,让他们将土地家产,通通吐出来,就能够做到了。”

朱樉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一件不足道的小事。

朱棡的背后,却升起一阵阵的寒意,一股凉气从脊椎骨直冲头盖骨,让他都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

这样一句话的背后,是不知道多少血腥的厮杀,不知道有多少大好头颅,凄然落地。

“三弟可是怕了?”朱樉笑眯眯道:“世家没什么可怕的,他们不过是一群纸老虎罢了。”

“看起来强壮,但是只要咱们把枪杆子牢牢握在手里,他们就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朱樉拍拍朱棡的肩膀,继续解释: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比这还要更复杂一些。”

“但是总的来说,就是这么个意思,不要让那些世家太蹬鼻子上脸。”

“找找机会,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才会老实一点。”

朱棡是个很聪明的人,只是朱樉简单一提点,他就想到了许多能够从那些山西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手上争权夺利的方法。

“二哥做事可真有一套。”朱棡不由得感慨道:“竟能够以此办法,来富足秦王府库。”

“弟弟当真佩服!”

朱樉闻言稍微皱了皱眉头,总感觉自己这弟弟似乎是想错了什么。

不过也没太放在心上。

老朱家的人,精神不太正常,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要朱棡不去折腾百姓,闹出大麻烦来。

那些世家怎么样,朱樉是一点都不在乎,甚至还有一些乐见其成、幸灾乐祸。

历史发展,浩浩荡荡,世家们所代表的,带有强烈人身依附关系的经济政治综合体。

在朱樉眼中,是必须要被消灭的东西。

毕竟,如果大量的人口都被他们控制在土地之上。

那么谁来给自己打工呢?

朱樉可从没有忘记,自己大资本家的身份。

两兄弟,就这样在安然准备的府邸之中,彻夜长谈到天色渐白。

朱棡从朱樉口中,学到了不少对付世家的办法,也了解到了不少工业发展的方法。

虽然山西的情况不太相同,不能够照搬关中的发展经验。

但是经过朱樉的提醒和建议,朱棡还是准备大力发展山西的采矿行业。

山西自从汉代开始,就有开采煤炭的历史,晋代开始,就有关于石炭的书面记载。

到宋朝时期,因为定都汴梁,人口暴涨的原因。

需要来源稳定可靠的燃料。

而中原区域经过上千年开采,早已无法收集到那么多的木柴。

于是量大便宜的煤炭,很快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尤其是山西煤,更是在汴梁城中的煤炭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话说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