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章 声呐的末日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捕捉到了关键点:“是不是类似于永磁结构?

永磁结构独特的弹性波带隙特性,让弹性波无法再它覆盖的带隙频率范围内传播,所以会用永磁结构来设计水下舰艇。”

“没错,你可以理解为这种结构在微观层面的应用。

因为弹性材料的粘度可以消散振动的机械能,吸收声波之后被动降噪。

因此我们这次利用上述原理,推导出了一种同时兼具粘弹性和压电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在小米汽车上用到的压电材料更进了一步,这种新的压电材料能够在水下使用。

当我们把这种材料用于潜艇涂层后,通过对压电材料层施加受控的周期电压来产生相应的应力来消除反射,从而发出与振动相反相位的声波。

它应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国家了潜艇隐蔽性不足的问题。

最好事实采取周期性分布的压电贴片的方式,将这些压电贴片粘合到潜艇主结构的表面,然后分流电路以自感模式与贴片一起工作,构建多个带隙,尽可能让带隙波段覆盖得足够广,进而起到一个良好的消音效果。”

陈元光起身在会议室的屏幕上,把他设计的贴片结构给投影了出来。

“因为我手上没有我们国家潜艇的具体结构图,所以我只是用了一个形状类似的玩意。

莪讲一下我用这压电材料贴片的算法,我是如何去计算,电流要怎么设计,贴片要怎么贴会更合理,消音效果能够最大化。

你们可以直接用我的思路,去对照现有潜艇型号,然后去进行设计。

用这种方式能够最快时间提高我们的即战力。”

陈元光说完后,蒋中华和魏荣钊两眼放光,等着陈元光给他们讲课。

魏荣钊甚至在陈元光身上看到了自己恩师的影子,大师风范一览无余。

这堂课一上就是五天,为了考虑到他们的接受程度,陈元光的进度放的并不快。

不是他们不努力,是这里面有太多前沿的东西得补课,陈元光可能只是无意间讲了一个名词,对他们来说得为了这个名词晚上看文献看到凌晨三点。

而在压电材料贴片结构设计上,大量的拓扑学内容,更是让他们痛苦不堪。

以至于蒋中华私下吐槽:“我觉得是不是应该找个做拓扑流体力学的专家来?我感觉我CPU都要爆炸了。”

蒋中华是那位全秃的,他还有心思开玩笑,魏荣钊心里更苦,“我好不容易珍藏的最后这一点头发,估计这几天上课结束后,要掉完了。”

一周之后,赵局长来接他们,在会议室里挨个谈话:“蒋教授,您应该清楚这技术的重要性?”

蒋中华点头,他也是经过了层层审核才被选中的,在可靠程度上是非常高的。

“后续您需要换个工作岗位了,后续会有人和您接洽,您需要马上去新的工作岗位就任,一些琐事会由对接人帮您办理。”

蒋中华点头:“好,我明白。”

赵局长又问:“您觉得陈院士怎么样?”

蒋中华知道对方在问什么,想了想然后说道:“陈院士绝对是材料学领域大师级人物。

他对大量关于凝聚态物理、磁体、晶体等等这些材料各种形态的前沿知识信手拈来,对底层的原理都有所涉猎,即便在大师级人物里,他也应该是那种涉猎最广的。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前沿知识放在他的知识框架体系中再去输出新的内容。

这是对这些知识的掌控到了一个境界才能做到的,至于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造诣,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高深。”

蒋中华说完后叹了口气:“人和人终究是不一样的,虽然我无法理解陈院士的科研成果为什么能够如此丰富。

看网上一些自媒体,说陈院士是获得了外星科技,我之前也有类似的怀疑,但是在和陈院士打过交道后我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他的知识并没有超出现有理论框架,每一个点我都能知道是什么,或者能够找到出处,只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能够这么用。

我做出的判断是,陈院士是我到今天为止见到过最顶级的天才。”

赵局长听完后没有发表评论:“好,我知道了,记得保密协议。”

这属于这两年例行动作了,每一位和陈元光合作的学者,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由于成果过于惊人,燕京有各种说法,有保护陈元光的,自然也有想竭泽而渔、搞清楚背后来源的。

后者觉得陈元光的科研成果违背了客观规律,不相信人能够天才到这种程度。

......

“我们会坚定的和阿美利肯站在一起。”霓虹把过去的论调又一次进行了强调。

在这个关键档口

“岸田是疯了吗?已经开始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不择手段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