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自己肯定也能用得上,毕竟欧洲是一个整体。
法兰西买的设备,我们早晚能轮到。
反而是其他国家的官员,尤其是欧洲航天局的官员很不爽,不爽的点在于,过去欧洲航天局是怎么刁难法兰西的,未来这种刁难法兰西会对等甚至更高标准地还回来。
另一位头发花白的科学家感慨道:“年轻真好,这让我想起了自由空间站计划。
那是国际空间站的前身,当时这个计划只有阿美利肯和一部分欧洲的参与。
我们那时候也是一样的雄心壮志,当时自由空间站的计划是要建成一个太空造船厂。
当时的短期计划是自由空间站上建造登陆月球的飞船,长期则是要建发射去火星的飞船和火星运输车都要在自由空间站上建。”
(总成本5000亿美元的火星计划,自由空间站是其中重要中转站)
尽管自由空间站属于里根星球大战中的一环,随着第一大毛的瓦解而烟消云散。
但是当年做整个计划的科学家们是按照真实可行计划去设置的。
光是方案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就做了大半年,整个计划预计要花5000亿美元和二三十年时间,整个项目阿美利肯科学院也通过了,认为完全可行。
当时白宫极力反对,认为太贵了,80年代的五千亿美元什么概念,哪怕只是预算,每年花250亿也是天文数字。
在国会集体反对下,整个计划变成了暂时性质的,90年的时候成立了奥古斯丁委员会负责统筹太空工作,认为去火星要去,但是不是短期内的目标。
等到1992年大毛崩盘之后,整个计划被全面废止,丹·戈尔丁成为NASA新的话事人,在他任职期间,人类在地球轨道之外的近期探索被全部放弃,自由空间站项目取消,一直等到98年才开始国际空间站计划。
作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科学家,对这几年华国航天的发展只有羡慕能够形容。
“从理论上讲,空间站是完全能扩展到几千个的数量,并且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但是,空间站模块越多,也就越复杂,它的安全性就越差。每一个额外的气闸连接,额外的电气系统和额外的加压体积都意味着了新增一个故障点。
如果其尺寸明显拉伸,则需要添加加固结构,因为为了抵御在末端增加的重力梯度扭矩。
从技术上讲,空间站每一端都在稍微不同的轨道上,这对其桁架会施加了恒定的应力。根据额外模块链在一起的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来减轻模块间连接的压力。
然后空间站越大意味着人越多,也意味着对应的生命支持系统有更高的要求。
莱特博士,关于这一点光甲航天是怎么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