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是物理学博士,是枫叶国裔的凝聚态物理学家,对核能有着独到见解,也是所有电视节目请到过的关于核能最权威的专家!
这位,米尔斯·海默教授,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进攻性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其核心思想围绕大国竞争的本质展开,强调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必然导致国家间的权力争夺,其观点深刻影响了国际政治学界的现实主义理论。
他也是少有的在华国拥有超高人气和大量拥趸的阿美利肯社会科学领域教授。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对话前,让我们先看一小段街头采访。”
镜头快速切换调查记者奔赴现场、采访对象的动态镜头,暗示节目“争分夺秒揭露真相”的定位。
轮这届白宫最讨厌的媒体,哥伦比亚广播cbs,也就是《新闻60分的主办方,绝对算得上第二。毕竟cbs可是遭遇了被起诉索赔100亿美元天文数字赔偿。
不过离第一还要差点意思,第一被cnn牢牢占据,没人能动摇cnn在白宫心目中的地位。
这次也就是因为《新闻60分请到了这两位大咖,不然他是绝对不会把电视台从福克斯转到cbs的。
这两位专家中的前者甚至还是他亲手签署裁掉的。电视机的画面已经切到了波士顿现场,显然cbs希望采访学生。
准确来说,cbs采访,你就别指望他会给你去采访红脖子。
整个节目从一开始到后续所有环节几乎全部都是设计好的,告诉阿美利肯民众们华国技术突破多可怕是其次,告诉民众们这届白宫干的就是一坨shit才是最重要的。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是在波士顿地区的哈佛大学校园内,我们将进行一系列采访,来听听阿美利肯顶尖高校学生对于华国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的看法。”黑人女主持人手持印有cbs标识的话筒,面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如果只是从专业素养出发,她丝毫不比白宫发言人逊色,双方在美式标准口音上甚至也不分上下。
区别也许仅仅在肤色。
“你好,我是cbs《新闻60分的主持人苏珊,能简单问几个问题吗?”女主持人找来的第一个路人是一个黄种人。
“可以。”
“请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叫亚历山大,是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大二学生,主要从事应用科学和工程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
“你是华裔吗?”
“是的,我准确来说应该是华国人,不是华裔,我父亲在前两年的时候拿到了通用电气的oer来到了这边,然后我跟着过来上学,目前我拿的还是签证。”
当年打嘴仗为什么说马斯克是非法打工,因为阿美利肯给这些国际留学生提供的签证都属于1签证,这类签证要是想在校园外打工,是需要获得特批的,而且哪怕是在学校打工,一周时间都不能超过20个小时。
要想在阿美利肯工作,得申请到专门针对国际留学生的h1b签证,当年马斯克相当于是拿着类签证就跑到硅谷打工,严格来说显然是违法行为。
女主持人听到后,两眼在放光,显然这是再核实不过的采访对象了,父亲来阿美利肯工作,自己还是华人,在哈佛念书。
显然cbs也是从众多采访对象中选出了,他们觉得有吸引力的采访对象。
眼前这位黄种人小哥,新闻价值的bu都给拉满了。
“你如何看待华国在可控核聚变上的技术突破,以及一系列技术突破?”
亚历山大略微显得尴尬:“这将会深刻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无论是哪个方面。
我们现在学的知识,也许在短短几年后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从教授到学生,大家都很焦虑。
因为我们是应用科学,其实最多的就业方向就是能源领域,能源领域承载了阿美利肯大量的工科学生的就业。
然而当华国用可控核聚变设施铺满地球后,对于传统能源的需求会直线下降,叠加华国在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这种下降速度会逐渐加速。
因为华国的核聚变技术路线,基于常温超导材料重构后,它是小型设施,占地面积可能还不如一个apple专卖店。
这就导致华国不需要去重构海外市场的电网,他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帮这些国家建核聚变发电站,然后帮他们维护,无论是工作量还是适应难度都会小得多。
在解决电力问题后,华国会继续输出新能源车,油车能够存活,一来是因为惯性,二来是因为很多地方缺乏更换的动力。
但一旦尝试过华国新能源车后,是会产生上瘾性的。
就像大毛地区因为战争而大规模引进华国的新能源车,哪怕他们的维度如此高,但在体验过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