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关键在吐谷浑  家母,武则天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着那些工匠在一起谈天说地,这说明李贤想要改革军备,王勃其实是一个务实的人,他当初为了讨李贤欢心,连《讨英王鸡》这样的文章都能写出来,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干的?

王勃道:“在洛阳时,大王遇到刺客袭击,王勃对这匪盗痛恨有加;说实话,王勃心里也怨地方武备弛怠致使匪盗如此嚣张,恨不能提枪纵马荡寇舒志。王勃不敢奢望平生能管辖兵马,愿领雍王府帐内府典军,庇护大王周全,正所谓,兵熊熊一个人,将熊熊一窝,王勃要让长安守备军看着,大王六百帐内府精锐如何所向披靡!”

李贤听着这话,眉毛微微一挑,他知道王勃有文才,他有急智,也是博古通今,可问题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王勃居然想到帐内府的典军。

这让一旁的郭怀亮非常不爽,他本身是大唐开国名将郭恪郭孝敬的孙子,郭待诏的儿子,自幼习武,从小在军营中长大,对军事有些认识,却不认为王勃这么一个自以为看过几页兵书的儒生知道什么是军事。

李贤倒是笑了:“你说说看,如何凭借六百六十七名帐内府亲军,庇护本王周全?”

王勃其实是说到了李贤心中所想之处,李贤名义上只能统领雍王府帐内府和亲事府的一千人马,这支亲王护卫军是他从被册封为亲王开始,就存在的。

在历史上,李贤这支亲军没敢反抗,坐视李贤被杀,他想要逆风翻盘,光靠拉拢的文臣不行,这些大臣面对武则天或李治的黑手时,他们可没有敢反抗的能力和勇气,只有一步步把亲事府和帐内府的亲军,变成只知李贤,而不知朝廷的私军。

“王勃略知练兵之法!”

王勃看着郭怀亮满脸不屑,淡淡地道:“秦末王离兵败自杀,王离的长子王元为避战乱迁山东琅邪,开创琅琊王氏,次子王威留在太原。开创太原王氏太原王氏,太原王氏虽然以经学传家,却出身将门,对兵家并不陌生,王氏兵法,王勃得幸读几篇残章,对卒伍之法略有所悟……”

说着,王勃将一些卒伍、治兵、用兵之法细细的跟李陈炯明说来。

事实上,哪怕王勃不说这事,李贤也知道王勃所说的没错,太原王氏确实是秦将王翦之后,太原王氏出身的名将也不在少数,包括现在李贤麾下司马王方翼,王勃懂兵法也可以说是因为家学。

王勃知道李贤的身份让他在长安,在洛阳其实并没有办法多练兵,兵员数量是被限制死的,顶格就是一千人,所以寻常的练兵之法没有用。

王勃道:“大王,您的亲事府寻常练兵之法无用,唯有效仿吴起,练魏武卒或学习司马错练铁鹰剑士!”

李贤摇摇头道:“不妥!”

“为何不妥?”

李贤叹了口气道:“无论是魏武卒,还是铁鹰锐士,他们本身就是重装部队,可本王的侍卫亲军,仅有九十名副铠甲!”

李贤没有办法储备铠甲,这是造反的死罪。

不过王勃听到这话,却淡淡地笑道:“大王虽不得装备铁甲、皮甲,甚至是木甲,然,天下铠甲并非全是木、铁、皮……还可以制作棉甲!”

“棉甲?”

李贤的目光开始玩味起来,他突然笑道:“天王盖地虎?”

王勃指了指李贤花园中的棉花枯枝道:“大王应该知道,此物是白叠子!”

李贤点点头道:“正是!”

王勃似乎早有准备,拿起一把棉花,随后又拿起一柄木锤,开始在地上敲打起来。

……

长安太极宫门下省政事堂,李治坐在软榻上,刘仁轨拿着一根木棍,指着巨大舆图大声道:“安西是其必取之地,早晚要取,晚取不如早取。”

戴至德淡淡地道:“事有万一啊,万一明年天灾人祸,朝廷心有余而力不怠,无力不兵……”

“此事由不得我们,即使我们大唐不愿意出兵,可吐蕃就不会出兵了吗?”

刘仁轨的话,让众相无言以对。

现在大唐面对吐蕃,已经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权,这场仗并不是大唐想打就打,或者说不想打就可以不打,如果明年风调雨顺,说不定吐蕃不会打。如果万一吐蕃遇到天灾人祸,他们肯定会出兵,那个时候,大唐不得不打。

李治仿佛像睡着了一样,微微闭着眼睛。

刘仁轨大声道:“以大军出凉州,以偏师经营松州,北川、石泉,南方的出兵南诏,吐蕃三面受敌,破之不难,半年之内,当可收复安西之地。”

李治望着姜恪道:“左相,刘卿所言,当否?”

在政事堂诸相之中,现在唯有姜恪是以将领的身份,晋升左相,属于出将入相,成为人臣的典范。

姜恪毫不犹豫开口道:“安西之战的关键,不在凉州,不在松州,也不在南诏,而在吐谷!”

李治微微一愣地道:“吐谷浑?……慕容诺曷钵?”

姜恪朗声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