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技术。
砸球,顺势沉髋,合球,借着篮球上弹的力量启发身体向上拔起,顺势举球,出手。
“噹!”
球砸在前框。
捡球,重复。
第五次,命中。
陈放站在那,保持投篮手斜举的姿势,半响才放下。
出事了!
干拔的感觉完全没有!
这个点,距离篮筐四米,绝对是自己甜饼区,可陈放一点都感觉不到甜的滋味。
哪里出了问题,不可能回来一些,还丢了一些吧。
陈放有点慌,跳投啊,他的吃饭东西,没这个,昨天晚上的计划就全废了。
可能需要更多的唤醒。
陈放开始不断重复,加大沉髋的力度,减轻砸球的力量,也不知道投了多久,上身T恤都被汗浸透,陈放大口喘息,看着颤抖的篮筐,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
吃饭的家伙,失联状态中!
沮丧坐在球场上,陈放揉了下太阳穴,思索是哪里出了问题。因为这有点没道理,抛开魂穿这种不合理的设定,单看技能这一块,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等等,难道是因为这个?
陈放想到一种可能。
他的投篮技术,是在大学开发出来的,众所周知,有多少人打球,就会有多少款投篮姿势。就算同一个教练来教,个个都是不同的。
因为每一个人在发力的习惯,肩宽比例,都会导致这个结果。
而16岁的他,现在身体没发育,尤其是臂展,肩宽都跟那时候大不同,所以关于投篮的技能包回不来,是必然的。
“唉!”
想通的陈放大无语。
凉了一半了,别说冲出山东,杀进全国,现在南阳都悬了。
“我勒个去啊!”陈放骂了一句,慢慢调节情绪,长吁几口站了起来。
把球捡起来,看了下时间,马上六点半,很快校园就会出现学生了,该打道回府了。
走出三分线几米外的陈放,无精打采,他有点不甘心的站住,回头看着篮筐,忽然把球扔了过去。
“砰!”篮球砸在篮板,回弹回来。
陈放的心有了久违的熟悉感,他想起一个被自己忽略的事。
三分!
陈放一直是一个坚定的跳投党,即便是在三分线外,他也用跳投来处理。但在其中大环境已经是库里的一段式三分的天下,非常多的人,开始采用库里式投篮来出手。
陈放在受过一次脚踝大伤后,弹跳已经无法支撑他去做高强度的远距离跳投,在这个状况下,他也开始接受一段式的发力,并且这涉及到他生存,所以他反而不是玩票,而是真扎进去改投篮。
改投篮是非常痛苦的,就像粉碎性骨折患者,最后去医院拆钢钉钢板一样痛苦,熬了很久,陈放终于是有自信在比赛中投一段式。
后面三年,陈放的中距离无球干拔,背打后仰和超远库式三分,成了他的招牌武器。
也许,自己的一段式三分,没丢。
陈放飞奔起来,捡回篮球就来到三分线外,深呼吸一口,他先是运了下球,保持自己的脚尖是垫起的状态,身体前倾微躬,两脚打开,一前一后。
炸球,辅助手合球托起,投篮手在接触篮球的一瞬间,直接发力,此刻身体是保持一个水平右侧倾斜,这样保障投篮手指向性的准确度。
篮球划出一道非常高的弧线,向篮筐坠去。
“噹!”
篮球高高弹起,还没落下,已经被跑进来的陈放接住,他马不停蹄运球出三分,一个简单的交叉运球,再次出手。
当篮球从手指飞出那一刻,陈放感觉有了!
于是他保持投篮姿势,目光紧紧锁住飞行的篮球。
空心穿框!
篮球落在地上,高高弹起。
投篮姿势化成拳头,高高扬起。
成了!
我的三分还在啊!
一分钟前,就在陈放把篮球砸像篮板的时候,那种拨球的出手感,非常熟悉,陈放一下就被触发了记忆。
为什么这个技能包在?
陈放也一下想通。
举非常简单的例子,两个普通人,A会打篮球,B不会。两人站在八米外,A用投篮姿势出手,B单手扔球,谁能碰到篮板?
结果显而易见,因为正规的投篮姿势,它是为了精准而去的,射程是之后考虑的,严格的说,精准和射程,本身就是矛盾体。
你想投得准,就要靠篮筐近。
而库式出手,他脱离了投篮技术框架,沿用的是人手臂最自然的发力,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发力顺序,尤其是手臂上的三个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发力顺序做了个高精密优化来找回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