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七年,再算上一个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封侯尚且不过十余家。
其中,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功臣占一半,孝景皇帝的潜邸心腹、母族外戚,如周仁、窦婴等占另外一半。
——一场吴楚七国之乱,最终才萌生出五六家功侯!
而且随便挑出来一个,都是早就有资格封侯,仅仅只是差什么一个机遇的老将。
魏其侯窦婴——早就该是外戚恩封侯乐!
榆侯栾布——早在太祖高皇帝诛杀梁王彭越之时,栾布便已经因‘义哭彭越’一事而闻名,并得到汉家核心决策层的重点关注。
五十多年的资历积攒下来,大大小小也打了几十场仗,就算活着无法封侯,死后也保底要追封一个千八百户食邑的彻侯。
塞侯直不疑——太宗孝文皇帝,给先孝景皇帝留的班底,也同样是早就该封侯,只差一个契机;
平曲侯公孙昆邪——义渠王子,太宗皇帝年间归附,单就是一个‘率部归义’的履历,也早该出于政治考虑,封个归义侯、忠义侯之类。
一直拖到先孝景皇帝之时,甚至还多加了一层‘平灭吴楚’的武勋,公孙昆邪这个平曲侯,也基本和义渠王子的身份、义渠归义这一政治事件没什么关系了。
再有,便是绛侯周亚夫,因功加封条侯。
看看!
先孝景皇帝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满共才封了这么五家!
还都是非封不可、再不封就要出问题,才不得已而封!
结果到了你天子荣,出手就是给程不识一个毛头小子——要资历没资历,要功劳没功劳,更没什么特殊政治背景、特殊政治考量因素的愣头青,直接就封侯了?
真要这么搞,那彻侯之爵,岂不是很快就要烂大街了?
再者,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作为武人,汉室军方现存的这些将军们,其实也是有一个大家伙公认的排序、榜单的。
比如曲周侯郦寄,作为汉家现存的唯一一家开国元勋,是如今汉室毋庸置疑的军方第一人。
至于周亚夫,考虑到政治影响,就只能被排除在榜单之外了。
郦寄第一毋庸置疑,之后的第二名,则稍微有些复杂了。
有人觉得榆侯栾布,也同样是太祖皇帝年间、开国年间便闻名的老将,可位居次席;
也有人说,弓高侯韩颓当,虽然没有大兵团、大集群指挥经验——也大概率没有这个能力,但作为如今汉室唯一的骑兵作战专家,在汉匈战略对抗愈发激烈,骑兵部队建设、骑兵作战愈发被重视的当下,可为郦寄之下第二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也不至于就此事吵个脸红脖子粗——说这二人各有所长,故而并列第二,绝大多数人也都会欣然接受。
再往下,到了第三梯队,才是程不识、李广这两个新生代年轻将官的代表性人物。
甚至比起李广,军方对李广期望还更高一些。
至于原因,其实也非常好理解。
就好比后世的足球赛,一个守门员再出色,也很难引起球迷的关注。
在一场比赛里,守门员需要挡住对手大部分的进攻,才算是踢了一场好球;
在连续多场,甚至多年的比赛中,始终能保证挡住对方大部分射门,这才算是一个‘好门将’。
反观前锋球员——在一场九十分钟的比赛里,只需要打进一球,那就大概率能角逐本场比赛的最佳球员。
至于多场比赛,甚至连续多年,都维持每场——甚至只需要平均每两三场进一球的效率,更直接就会成为世界足球先生、现役最佳球员的有力角逐者!
汉室军方对程不识、李广二人的感官,也大致如此。
程不识,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守门员,总是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防守任务。
但他是‘守门员’,本就是以防守、以稳重闻名的将军;
完成防守任务,与其说是他出彩的地方、是他的特长,倒不如说是他的本分。
反观李广,就好比足球赛中的前锋。
你别跟我说九十分钟比赛,他散步了八十九分钟;
也别跟我说他踢球的方式不科学,和队友也相处的不好。
人家能进球啊!
九十分钟的比赛,他就算梦游整九十分钟,也能在伤停补时那几分钟打进一个球,帮助球队赢下比赛啊!
一场九十分钟的比赛,李广进球那一哆嗦,就能让全场观众发起山呼海啸的庆祝;
你程不识行吗?
说到底,那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至理名言,是需要有一定思想境界的人,才能够理解、接受的。
绝大多数人对将官的态度,还是以‘是否有赫赫之功’来作为判断依据。
或者应该说:相比起那些默默无闻的常胜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