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马拉收割机  兴汉:家兄刘备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喔喔喔——”

伴随着雄鸡一次次啼鸣,天色渐渐亮起来。

安静了一夜的楼桑里再次热闹起来,呼喊声此起彼伏。

“叮叮当当——”

秋收还有二十多天,村口的铁匠铺更忙碌了,叮当打铁声不绝于耳。

铁匠铺是一片单独的院落,正堂是足足五间的大瓦房,还有东西两侧厢房各有五六间,那是铁匠蒲浑和徒弟们的住所。

再外面是很大一片院子,建起来两排宽敞的棚子长达二十多米,下面支着铁匠炉,已经烧的炉火发青。

不过很快铁匠铺的打铁声减少了,铁匠蒲浑指挥一群徒弟,将三台收割机搬运到马车上,很快运到楼桑里东南一片农田旁,这是刘昕家的田。

这里早已聚集了上千名刘氏族人,以老族公、刘元起、刘子敬为代表,一个个激动的看着几台收割机搬下来。

“蒲浑,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这两年是老夫怠慢你了。”老族公颇为感慨的打量着这个年月四旬的老实汉子,诚恳的拱手作礼。

“老叔言重了,这几年我还得感谢楼桑刘氏的收留。”

蒲浑受宠若惊的连忙拱手行礼,粗糙的双手上全是疤痕,足见他这些年的辛勤与刻苦,

“若非蒙受小郎君救助,浑早就尸骨填沟壑了,何况这两年还颇受小郎君教诲,受益匪浅。”

前两年刘昕、刘备去涿县时,在县城一个僻静角落,捡到这个差点病死的落魄铁匠。

将他治好病带回楼桑里时,没人在意这个冀州赵国人,只是觉得有个铁匠会便利很多,倒也没人反对刘昕将他留下。

两年来楼桑族人也只是觉得,这个铁匠打造农具非常认真,打造的菜刀很锋利耐用,带徒弟也很认真,偶尔会夸他两句。

直到今天他们惊讶的听说,这个铁匠制造出一种从未见过的农械,一天就能收割几十亩粟米。

若非是老族公、刘元起、刘子敬、刘备这几人出面邀请,没有人愿意相信,宁愿以为是骗人的笑谈。

旁边刘琛带着几个年轻人跟着蒲浑和他的几名徒弟,一起将三台收割机组装好,随后刘元起家的仆人将拉车的驽马牵来。

慢慢的三台收割机分别行动起来,一开始效果很一般,经过几次调试后渐渐找到状态,一个个年轻人开始兴奋的大呼小叫。

田地中生长的鲜嫩多汁的牧草,随着马车的飞速前行,一排排被整齐割倒在地上,宛如一面绿色的地毯。

刘昕高兴的对蒲浑行礼致谢:“蒲浑叔父,真是辛苦你了,若非你手艺高超,这收割机也难以制造出来。”

蒲浑面色平静,眼睛里的笑意却溢了出来,他也高兴的回礼:“小郎君,其实前汉时少府就曾制造出类似的器械,只可惜故障极多、容易损坏,又造价高的吓人,再加上新莽时战乱方法失传。

如今我能在小郎君指点下,重新制造出更便利的收割机,日后青史之上能否留下姓名?”

刘昕郑重地点头:“蒲浑叔父功高盖世,福泽天下万民,自然会青史留名。”

去年刘昕绘制了收割机的图纸,去找蒲浑问他能不能打造,惊讶的从蒲浑口中得知,西汉就有类似的收割器械出现,刘昕还一度不愿相信。

然而西汉时期能建造一日冶铁数万斤的高炉,能一日炒钢数千斤,能制造冶铁的大型水排,能制造各种大型耕犁、大型耧车,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大型设备。

有了这么多先进的器械农具,谁又敢保证西汉时期真的没有发明收割机呢?只是这种昂贵的农耕机器由于种种缺陷最终失传,令人不胜扼腕叹息。

周围的刘氏族人们可管不得那么多,一个个兴奋的议论着:

“好,好啊!以后再也不怕秋雨咯。”

“看,这刀口锋利的很,齐刷刷地切断。”

“现在收割的是牧草,估计收割粟、稻、麦没问题,就是不知道收割菽的时候好不好用。”

随着刘琛和蒲浑徒弟试了两个来回,就有迫不及待的刘氏族人也抢着尝试,还有熟悉农事的老人在一旁提意见:

“收割的时候,至少要有一个人牵马,两个人负责收割机,再配上三四个人打捆运输,有个两辆马车,一天就能将二十亩庄稼全部打捆运回去。”

从辰时初,一直测试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将刘昕家种植的一大片牧草全部收割完,刘氏族人依然没人舍得离开。

凡是干过农活的人都知道农业劳动的繁重劳累,能有这么一台收割利器,简直能让秋收的劳累减去近半。

富裕的楼桑族人纷纷想要购买,家境贫困的族人则想着能不能几家人合伙租赁使用几天,一时间纷纷攘攘争执不断。

谁都知道这种收割神器肯定不会轻易外传,蒲浑和他那二十几名徒弟也没有三头六臂,总共不会打造太多数量。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