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公也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们得罪三大了,以后就没出路了,文艺片拿不了奖,就会亏本,然后就是死路一条。”
“而我不一样,我是三大需要我,他们不给我奖,对我没有一点影响,我还可以拍商业片,但我去三大,那就是给他们引流,所以对三大来说,我一定是优先于其他文艺片导演的。”
小天仙眼里的崇拜都要溢出来了:“师哥,你真厉害!你说我们都是同一个学校出来的,怎么就差这么远呢?我能得到一个三大的提名,都会很开心,而你却是他们求着你去给你颁奖了。”
陈大导:“他们对明星也一样,美国的巨星他们也欢迎,等你以后在全球范围内都很红了,他们一样求着你去。”
小天仙:“我现在在国内这么红,都有点感觉不真实了,红遍全球还真没想过。”
陈大导:“有什么不敢想,明星不都靠资源堆出来的嘛,有我在你也不会缺资源,慢慢来,会有这一天的。”
小天仙眼神迷离,开始发散思维,男朋友力捧,大片一部接一部,然后我就成了国际顶级巨星,哇,好美妙的梦。
不过她也并不傻,很快就回过神来,这根本就不可能,她资源相对其他人可能会好一点,但男朋友又不是她的专职导演,又怎么可能一部接一部的专门给她拍电影呢,就算男朋友愿意,她也不会答应,这不是乱闹嘛。
暂时还是别想太远,先以致姐为目标吧,其实自己桔子一姐这个称号都有点水,因为咖位是不如致姐的。
以前没想太多,现在想想,那是因为她年纪小,大家哄着她,才这样叫她,而致姐也大气,并不在意,如果在其他公司,可能会撕得不可开交。
陈大导一个电话,鲁索就屁颠屁颠的过来了,他现在好像不是亚洲选片人了,调职回欧洲了,不过威尼斯陈大导就和他熟,所以还是找他。
鲁索虽然调职了,但陈大导非同一般,所以他带着威尼斯电影节的艺术总监马可?穆勒来见陈大导。
马可?穆勒是中国电影人的老朋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到中国来的留学生,还是上海女婿,精通中国话,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大诗人的《黄土地》都是他推向欧洲的。
国内的电影人都称呼他马主席,这其实是一个外号,很早期的时候中国人也搞不懂欧洲人的一堆职务,甚至有人以为他是评委会主席,就这样叫他,他也不反对。
后来中国人就算搞懂了他的职务,但都叫习惯了,也就没有改,一直这样叫。
但陈大导却没怎么和马可?穆勒打过交道,因为陈大导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够不着马可·穆勒。
因为人家是威尼斯电影节亚洲事务总负责人,他分管了选片工作,但选片不是他的主要工作,他更多的是扶持亚洲艺术片导演,给他们拉投资。
陈大导那时新人出道,也没人来扶持他,他是自己投资,是鲁索通过巩丽的渠道来邀请他,才有了后来的那部《月球》,从而和威尼斯结缘,所以后来陈大导一直以来都是和鲁索打交道。
现在鲁索调离了,威尼斯也不可能再用一个普通选片人来接待他,所以威尼斯电影节的艺术总监兼亚洲区总负责人马主席就成了陈大导的新联系人。
虽说陈大导的电影可以直通威尼斯,但电影还是要看的,因为这电影的主演是陈大导女朋友,而电影节最怕的也是这一类电影。
因为有些导演为了哄女朋友或是老婆,就会唬弄一部电影出来,拍得也不用心,他们担心陈大导也是这样。
陈大导和小天仙陪着马可和鲁索一起到桔子传媒去看片。
鲁索和小天仙也是老熟人了,两人在陈大导第一部电影《花样年华》时就认识了,那时鲁索为了让陈大导去威尼斯参展,在他的剧组死磨硬泡,和他一起旁观陈大导拍电影的就有小天仙。
因为小天仙英语不错,所以两人经常聊天,聊得还不错,不过那时小天仙还未成年,鲁索完全把她当成孙女一样的小女孩看待了。
没想到当年那个可爱的未成年少女,最后成了陈大导这位天才导演的女朋友,现在又成了他的女主角,还是由他来选片,缘份真是妙不可言。
《机械姬》特效还没有做完,但不影响观看,看完电影,马可和鲁索都放下心来,陈大导虽然是捧女朋友,但他并没有唬弄,而且明显是用了心的,因为小天仙真的很适合这个角色,她的机器人太精致了,给人的感觉,如果要造机器人,就应该是这样的面孔。
而且小天仙演得也不错,如果不是真人就站在面前,马可会以为就真的是机器人演的,因为小天仙把机器人和人类的区别演出来了。
但这电影确实不是威尼斯的风格,但马可?穆勒大手一挥,这电影威尼斯要了,还开玩笑的说,让陈大导准备获奖感言吧。
这就是艺术总监才有的底气,鲁索就不敢这样给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