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6章 震动朝野  鬼话大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民新军,实际上,广宁已经陷入了新军农民的汪洋之中了。堂堂的广宁巡抚被几个农民给擒住了。

此后几天,捷报频传,从广宁向南,大小城堡纷纷投降,后屯卫、锦州、杏山、松山,直到宁远全部被收复,这些在历史上同女真人血拼过的城市,给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制造过大麻烦的城市,现在却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被攻破。辛明攻取辽西不是靠武力,而是心理战,所谓攻心为上。

新军直逼山海关,山海关震动,京师震动,整个大明都被震动。辽东全部完成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辛明成了当之无愧的辽东王。

更重要的是,辛明从辽西取得了大量财富,只在广宁一城却获取一千万两白银,其他的城堡还没来得及计算,辽东重建的启动资金不用犯愁了。还收拢了一些人才,历史上本来应该投靠女真的谋士,如鲍承先、宁完我等人,现在纷纷投靠新政权。短短一年间,辽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明能取得如此成就,也该足够骄傲了。

十二月中旬,在辽东半岛的东南端,青泥洼城,辛明正在海边审视刚刚制造出来了的一艘大商船。明朝的造船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早在二百年前,朱元璋和陈友谅争霸的时候,在太湖水战,陈友谅就建造了高三层,长数十米的超级大船,船尾和城墙一样高,船板上可以跑马。大船容纳五千人,小船可以容纳三千人,这规模已经很惊人了。

到了朱棣皇帝时候,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更加庞大,一千多艘大小船只,浩浩荡荡的行驶在大海之上,其中数十艘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排水量在万吨以上,当时堪称世界之最。

可惜后来,明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尤其是实行海禁之后,“片板不得入海”,对渔民制造海船也是大加限制,这些政策让造船业日渐衰落,再也见不到昔日巨舰了。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则鼓励航海,鼓励探索海上世界,此消彼长,东方的航海逐渐被西方拉开差距,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海上贸易,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全球经济融合的机遇。

辛明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远洋贸易重新开展起来,为此他投资重金,在青泥洼,也就是现代的大连建造了一个造船厂。这也是辽东第一个大型船厂,历史上后金占领辽东后,基本没有造船能力,也没有海军,所以才会对毛文龙区区一点人马束手无策。

辛明高价从南方请来造船师傅,建造巨型商船,这是下水的第一艘,此外还有几艘在船坞中建造。

建好的这艘长度有三十米,宽十米,有三根极高的桅杆,一次可装载数百吨的货物。这样的大海船在明朝是被禁止私自建造的,明朝规定两根桅杆的海船就属于违禁了。但此时明末,各处海疆的明朝官员都在以权谋私,辛明只要略微贿赂一下,这大型商船就畅通无阻了。

船上已经装满了货物,那是辛明用新式纺织技术,织出来的麻、毛物品,仅仅运到山东就可以翻出十倍利润,如果运到江南,利润更高,所以海运势在必行。

辛明参加这次首航,他给这艘大商船起名澳洲号,意喻它可以乘风破浪,抵达遥远的澳洲。第一次的航行从青泥洼穿过渤海湾到达对面的山东沿海,只有几百里的航程。

辛明带着海兰珠,还有刚刚投靠过来的鲍承先,再加上几名侍卫,准备坐船到山东,然后取道回京师,给京师的皇帝和老朋友们一个惊喜。

“卡啦啦!”随着澳洲号缓缓驶出港口,海面上的一层薄冰被破开。

辛明和海兰珠趴在船头栏杆上,看巨舰破冰,心中松了一口气。大连是不冻港,冬季也能航行商船,不过辛明不敢确定在古代是否也能航行,现在终于放心了。

“好壮观啊!”海兰珠看着大船破开薄薄的冰层,驶向蔚蓝大海,兴奋的又跳又叫。她是草原的女儿,从来没见过大海大船,更不要说亲自体验航行了。

辛明微笑,他现在很喜欢这个单纯调皮的女孩了,此行之前,他对海兰珠说了,也许回京师会遇到危险,但海兰珠毫不在意,她太相信崇拜辛明了,不认为有什么危险他会解决不了。而且她也很喜欢玩耍,到京师一趟,被她看成一次旅游了。

辛明坐船到了山东莱州,然后弃船登岸,一路向西,十二月末的时候,终于回到了京师。想想这一年来在辽东的拼杀和建设,恍若隔世,如此的不真实。自己一个十九岁的青年能在辽东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只用一年重建辽东,也算前无古人了。

辛明一行人假扮成客商,终于在年前一天到达了京师。阔别一年,终于又回到了大明朝的心脏了。

他却不知,现在朝廷中已经为了他的事情吵的不可开交。

十二月以来,本就病入膏肓的万历皇帝,时不时就会昏迷,他的大限马上就要到了。没法正常处理政事,只能让朝臣商量着办。

十二月初,传到朝廷的消息是辛明带领大军攻打辽西。

起初大家并不十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