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很同情。
太子让锦衣卫先把郑氏父子给关押起来,随后,召集众臣在太和殿议事,说到如何处置郑家,太子叹了口气,吞吞吐吐的道:“父皇去世之前,曾嘱托我要照料郑贵妃,现在杀了她的哥哥,岂不是让她伤心?况且郑氏父子也是受到奸人蛊惑,本宫的意思是不要重判他们了。”
听太子的意思是不想太过追究这次叛乱,想要留郑氏父子性命。
好多朝臣都皱起眉头,这也太妇人之仁了,大明朝从太祖以来,还没听说过造反而不诛杀九族的,太祖最狠,每次造反案都株连数万人,不计其数的人头落地。可太子居然连首领都想饶过。
叶向高劝道:“太子大仁大义,有古代圣贤以德服人之风。只是郑氏父子攻打皇宫,试图杀害新主,差点酿成大祸,还牵连了数万士兵,这么大的罪行,不可轻易饶恕,还请太子三思。”
太子皱眉不语,忽见方从哲出列,登时心中一喜。方从哲同郑家关系很好,太子以为首辅会替郑氏父子求情,自己顺水推舟,就好办多了。
岂料方从哲,朗声道:“臣以为,罪行当中无过谋逆,不杀一儆百,怎能以儆效尤?所以,郑氏父子必须判处死罪,而且要抄家灭族,把所有郑家子孙全部抓起来,连同贵妃娘娘也有罪,这样才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这个这个让本宫再考虑一下。”太子没想到首辅的想法这么极端,一时间无言以对。
辛明微微冷笑,方从哲这只老狐狸,见到郑家势败,立刻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同时也能洗清自己,其实谁不知道,这几年,首辅和郑家来往密切,是一丘之貉。
随后太子又和众臣商议给父皇出殡和自己登基的事情。
太子道:“宫内缺一个主事之人,原来宫中掌印太监是王安,秉笔太监是魏朝,现在王安受伤要修养,而魏朝是郑贵妃的人,不杀他已经算开恩了,必须提拔一名太监”
众朝臣都竖着耳朵听着,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可是宫中十分重要的职位,其实就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如果皇帝懒惰,不怎么管理朝政,这两名太监合起来就能行使皇权,大明朝要想稳定必须内外结合,太监首脑和首辅彼此支持。明太祖不许太监参政的祖训,早就被儿孙们抛到脑后了。
太子目光扫向殿中的几名内监头目,一般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都由宫中别的太监头目提拔,例如管理饮食的尚膳间,管理马匹的御马间等等。但最后太子把目光落到了李进忠身上,道:“李公公请上前。”
李进忠连忙上前躬身拜倒。
太子微笑道:“这次能顺利剿灭叛乱,你的功劳可不小啊!就先暂代秉笔太监,在我身边做事吧!等王安伤好了,你们一起辅佐于我。”
李进忠大喜,连忙跪下叩谢,他年纪虽大,但进宫晚,职位很低,只是一名普通太监。这次直接当上了秉笔太监,相当于现代公司,普通职员直接被提拔当总经理,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太子对李进忠道:“你进宫之前姓魏?”
李进忠连忙叩首道:“是,小人本名叫魏进忠。”
太子点头道:“本宫恢复你的姓,还要赐给你一个新名字当赏赐。你既忠心,办事又很有能力,既忠且贤,本宫就赐给你一个新名字叫魏忠贤,如何?”
魏忠贤十分欢喜,跪在地上连连叩首谢恩。他起身之后,众臣看他的眼神都不同了,这名不见经传的魏忠贤,从今天起就是后宫内监首领了,正式蹬上大明朝的政治舞台了。
辛明却微微冷笑,藏匿福王的地方,只有他的几名侍卫和魏忠贤知道,郑氏父子那么容易就把福王救出来,显然有人给他通风报信,定然是魏忠贤干的了。他两头下注,既押郑家,也押太子,实在狡猾,不忠也不贤。但太子却看不出他的阴险,太子是个老实的好人,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个傻子。
太子提拔完魏忠贤,又对辛明道:“辛爱卿,请出列上前。”
辛明走出人丛,叩拜太子。
太子微笑道:“这次本宫能剿灭叛军,顺利登基,爱卿是立了首功,这么大的功劳,给你什么赏赐,做什么朝官都行,你喜欢什么官职?”
人丛中方从哲和叶向高都微微变了脸色,朝中官职最高的就是首辅,这个位置一个想保住,一个在觊觎,如果辛明想当首辅,那他们两个可争不过,也不敢争。辛明的辽军就在京城外面,还如此强悍,谁敢对辛明说一个“不”字?
岂料,辛明上前拜了一拜道:“微臣有两个请求。第一,微臣是武将,不愿意做文官”
听辛明说到这里,朝臣中好多人都松了口气。
“微臣想要做一名东宫辅臣,教授未来太子兵马武艺。”
“你想做本宫儿子的老师?”太子十分惊讶,大殿众朝臣也是如此。有现成的大官不去做,却想去当储君的老师,这有什么油水呢?
得到辛明的肯定之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