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朝廷还是元渊都不想看到这一幕。
这样看来两头都不能放,自己似乎只能够分兵。
可再三思量元渊都无法彻底做出分兵的决心,下达分兵的命令,至于原因则很简单,因为他手中只有两万人。
雁门关的守军是不能动的,更是他都没权力调动的,而要守住柔玄镇并且保证自己的粮道,他需要五千人,如果削减,或许三千人也可以办到,可只留下三千人便意味着一旦柔玄镇周边有事,留下的守军连征讨的力量都是捉襟见肘。
而在留下三千人守柔玄镇后自己还有一万七千人,这一万七千人对上正向武川挺进的八万叛军,元渊不惧,对上可能怀有二心的武川镇,元渊不惧,对上甚至更多的军镇与叛军他都不惧。可如果分兵前往幽燕了呢,如果他只剩下了一万人,或是七千人呢?
元渊心中没有底了。
毕竟就算自己麾下的士兵个个都是精锐,自己又统兵得当,可是就算斩杀八万头猪都要杀个一天一夜不合眼吧!
更何况对方可不是猪,而武川也是北地有数的坚城。
想到这里元渊一时间是愁眉不展,口中干涩。
要向朝廷请求增兵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可从自己的消息传回到朝廷做出决定,再到调兵令到地方将领手中,大军开拔至北地估计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要知道当初元渊率军紧赶慢赶,可柔然人依旧是雁门关下睡了不知多少天的大觉,摆了多少天的威风他们才堪堪到达。
更何况很可能此刻的朝廷正要发生一场极大的变故!
元渊凝望着跟前的北地地形图陷入了沉默,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流逝,所有人都感到了自家统帅心中的煎熬与折磨,可谁都不敢出声,他们不敢也无法替自己统帅做出决定,下定决心。
就这样,也不知过了多久,元渊终于是缓缓抬起了头来,他的目光似乎并没有丝毫的变化,他举目四望,缓缓看向扫过帐中的每一位将领,直到最终停留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接着他的目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他终于是想到了主意!
。。。。。。。。。。。。。。。。。。。。。。。。。。。。。。。。。。。。。。。
次日,元渊大军开拔,一万四千人向武川方向挺进,剩余五千人驻守柔玄镇,而另有一千人则是打马朝着怀荒镇方向奔去。
谁也没想到元渊最终还是选择了分军,只是这一次出乎预料的,他只分出了一千人,一千轻骑。
他令怀荒镇将张景宗带怀荒镇军连同这一千轻骑前往上谷,命其无论如何都要使得杜洛周无法率军往幽州而去。
最初众人都没有料到元渊会做出如此决定,但在细细思索后都不得不发自内心的连连称道。
让没有反叛的怀荒镇军前往燕州平乱既能够使得那支燕地叛军身处腹背受敌的形势,以朝廷平乱大军的名义打下其气势,避免其向幽州挺进。又能大大减轻己方分兵所带来的压力,完完整整的留下五千精兵不仅是镇守了柔玄镇,还能够时刻保留出击的兵力将怀荒镇一举纳入进攻范围。
使得调走了大部分镇军的怀荒镇哪怕是出了乱子,或是有人心怀不顾都不可能给己方带来太大的麻烦。
因此在元渊下达命令的那一刻,许多将领看向帐中欣然领命的张景宗都无疑是充满了幸灾乐祸,他们尚且以为这个年轻的小子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不明白。
可恰恰与之所想相反,此时身骑战马向着怀荒镇前行的张景宗却是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此番冒险停留元渊军中不但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还大有收获!
昨夜大帐之中元渊为了让自己领命竟是从案桌上拿起了一封已是拆封的任命书,上面赫然写着封张景宗为怀荒镇将!
原来当初由张宁递向朝廷的请命奏章已是在其仅剩的两名老友斡旋下得到了通过,并在两天前被发到了元渊的手中。
显然值此北地大乱之际,负责送出此任命书的军卒也不敢有丝毫大意,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没有直接前往怀荒镇而是通过层层禀报递到了元渊的手中。
此时身为北地的最高统帅,元渊完全是有着委任或是免除北地某位将领军主官职的权力,因为在这里他就是最大的道理。
他只需要轻轻一个张口闭口就能让一镇之将在朝廷眼中沦为叛国者或是私通柔然的人,更别说是类似张景宗这样还没有真正拿到任命书的代镇将。
好在张景宗终究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选择依照朝廷号令前往雁门关又帮助元渊击败了朝廷大军,此后更是只身留在元渊大军之中为其出谋划策,制定北进计划,这一切都被元渊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当他心中无法做出决定之时,当他的目光恰好停留在张景宗的身上之时,元渊做出了决定,他要让这位被自己看重且出身让自己满意,朝廷派别也让自己满意的年轻人率军前往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