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2章:两军对垒  明末黑太子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掉是役,便会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是无法恢复过来的。

除去罗汝才之外,另外六人分属于两个集团,所以“曹操”命“一丈青”与“小秦王”两部人马为左军,“一条龙”所部为中军左翼。

“小五营”的王国宁与杨友贤两部为右军,常国安所部为中军右翼,这样组成中军的两位首领的人马都可以与己方集团的兵马挨着。

对于罗汝才麾下的一千人殿后,大伙也没有异议,不能让罗老哥就用这点兵马冲锋陷阵,这也说不过去。

处于两翼的四位首领将马卒集结于左、右两军外侧,用以迂回包抄官军,而中军的马卒则部署在步卒战阵的后方。

在抵挡住官军的冲锋之后,罗汝才便号令两路马卒从中路实施反冲锋,以图一举打垮孙贼的官军。

总的来说,“曹操”的战术是防守反击,并未因为孙传庭的官军兵力不多,而头脑发热,葬送大好局势。

这套战术就是以稳为主,不求速胜,但要稳赢,所以在义军的诸多首领看来,他们是稳操胜券的,也对“曹操”的部署非常认可。

通过多年的实战积累,罗汝才也做好的最坏的打算,就是在阵战时,义军无法取胜,为了减少更大的伤亡,就必须迅速退到城内。

以城池为依托,来消耗官军进攻的锐气,等到将其兵力杀伤地差不多时,再派出在周遭埋伏的大量马卒进行掩杀,争取反败为胜。

如今天时被双方均分,而义军占据地利与人和这两大优势,罗汝才认为己方的胜算是非常之大的。

以往义军成势在动,得势在伏,颓势在静,失势在阵。

罗汝才对此在务农时也做过反思,为何义军一直在流动作战,却屡屡无法击败官军?就是因为没能赢得决定性的战役。

官军兵力有限,进剿势头虽猛,但面对流动的义军,即使经常取胜,也难以彻底歼灭。

但对义军来说,击败某路总兵或者巡抚的进攻,也无法根本取得对暴明的最终胜利。

伤那么一两根指头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即便在数年前,义军围杀了暴明第一猛将曹文诏,可在数年之后,最终还是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招抚。

要改变这种不利态势,就要取得至少一次对官军主力的完胜才行,必须杀得朝廷无力再次进剿方可达到目的。

针对长途跋涉而来孙贼大军,罗汝才思前想后,考虑了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对了敌我双方的兵力,才下了决心。

当然,更大的原因还是四万人马连将士们的同家眷无法同时过江

“命贺人龙、李国奇、左光先、郑嘉栋所部为左翼,李守荣、孙显祖、薛敏忠、祖大弼所部为右翼,白广恩、牛成虎为中军,在山下列阵,准备迎敌!”

孙传庭在千里镜里看到贼军已经出城列阵,军容齐整,旌旗招展,看这架势就是要与官军决一死战,便顺势下令官军这边也要列阵予以对应。

中军虽然仅有两路总兵的人马,可是光白光恩一路边有一万两千余人,比其他三个总兵加起来还多。

牛成虎所部在其后方,一来可以起到压阵的作用,降低前方的白光恩部发生溃败的可能,二来也是要使用太子从仙界引进的大杀器。

作为官军各部里,仅有的两支拥有迫击炮团建制的部队,牛成虎所部拥有一百零八门迫击炮,另有相同数量的备用炮。

全拿出来的话,一次便可向对方阵中投射两百余个zhy包,这威力是任何没见过试射的人都难以想象的。

在京郊的靶场试射时,各部只有总兵官级别的将领有幸得见那种盛况,而且严禁对无资格之人进行叙述,否则以泄漏军机之罪来惩处。

而且即使是孙传庭,从京城到迎战贼军之前,都没见过一个炮兵团同时开火的情景,心中不免有些期许。

但还是给这支奉若明珠的火器部曲在路上的歇脚地搜集了不少零部件,不管是铁皮、huy还是钉子,只要买的着就通通买下来。

如今秦军有了钱,就用不着征用了,一律照市场价付费拿走,尤其是在洛阳,城内的战略物资几乎被秦军带走了一多半。

做法是有些过分,但孙传庭所部是要开赴前线作战的,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正因为如此,才让麾下的火器妥善率高达九成以上。

当下,官军粮饷充足,器械齐备,辎重妥善,除杂役辅兵之外,孙传庭麾下的四万兵马皆可出战,将士士气高涨,也让这位都帅有了与贼军决战的资本。

从山脚下一直到岸边,距离也就有七八里而已,但这块较为开阔的地带刚好可以让摆下两军的战阵。

对官军来说,吃了败仗,是很难爬到山上去的。

对义军来说,被对方击败,也难以渡过背后的汉水。

罗汝才等人所倚的便是己方拥有城池,且背水一战,义军的马卒数量要比官军多,步卒更是以逸待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