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跟这位二货皇帝对话确实是浪费口水,左右都是油盐不进,跟对牛弹琴差不多。
在他脑海里,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如果错了,那一定是别人出现了幻觉!
自己说服不了这只甩锅爹,那就看看谁的粉丝更多吧,这样总可以定胜负了吧?
在某太子给薛国观递了一个眼神过后,首辅便在二货皇帝的注视下,公然站到了某太子一边。
“薛国观!你这是要支持这逆子犯上作乱不成?”
崇祯见状立刻怒斥其这种见利忘义的恶劣行径,当朝首辅便相当于宰相,乃是群臣之首,若是首辅如此行事,其他朝臣跟风就大大不妙了。
“陛下,臣只是听从殿下安排而已!”
薛国观心里非常清楚,皇帝能给自己的,太子都能给、皇帝不能给自己的,太子也能给。
譬如这国仗,皇帝就给不了,不但不给,还坚决反对,那就别怪自己做出本能的抉择了。
薛国观不但要做首辅,而且任期要超过温体仁。这个要求,恐怕皇帝也不会同意。
万一自己有了错误,说不定还会被这位矢口否认自己薄情寡恩的皇帝所下狱。
比较起来,还是太子这颗大树更为牢靠一些,起码不会为难自己这位准国仗。
“你冯铨!你怎能也如此糊涂???”
崇祯没等继续批评见风使舵的首辅薛国观,只见礼部尚书冯铨也跟着薛国观站在了逆子一边,顿时错愕不已。
“陛下,臣仅是听从殿下安排而已!”
既然首辅都想好了说辞,冯铨是何等聪明,这下连说辞都不用想了,直接照搬就行了,反正横竖都是敷衍皇帝而已。
“你”
崇祯被这两位的行径给气得不轻,举起来的手臂都开始哆嗦不已,想厉声斥责,都还没组织好说辞。
见到首辅带头,礼部尚书跟进,祖宽、倪宠、陈国威也开始选择阵营了,他们三个都是被皇帝下令羁押之将。
既然无法公然报复皇帝,那就要借太子之手给皇帝一个教训才行,不然等到皇帝再次手握大权,他们又得被打击报复。
三位将领作出明确抉择之后,他们的下属也就不用多想了,而且产生了示范作用,猛如虎、李辅明、刘光祚、高杰等总兵以及下辖将领全都决定投靠太子爷。
因为之前崇祯的言辞实在是太寒人心了,想要继续为朝廷效力,众将当然要选一位明君作为靠山,而且有了一个非常合格“参照物”之后,选择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凡是当武将的,多多少少都会考虑自己的后路。打流寇容易获胜,但对付东虏可就另当别论了,己部一旦战败,朝廷追责下来,眼前这位皇帝恐怕又要推卸责任了。
谁都不想被下狱,更不想被枭首,追随太子爷起码还有戴罪立功的机会,换成皇帝主政的话,等自己成为败军之将,恐怕只能去找阎王爷报到去了
“尔等反了!反了!尔等可是要发动兵变不成?”
见到武将们成群结队地投靠了这个逆子,崇祯气得几乎都要在原地跳起来了,怪不得这个逆子有恃无恐,原来早就拉拢了一群武将。
其他文官们自然不屑于首辅与礼部尚书的言辞的,当朝首辅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和已然定下的亲事,已经沦为了太子爷的应声虫。
而冯铨则是首辅大人的跟屁虫,首辅怎么做,他就跟着仿效,一点都不会差,有时候甚至比首辅还能拍太子爷的马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不过一码归一码,在大是大非面前,很多文臣也会选择从保全大明的江山社稷作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全局,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再行作出选择。
“张国维!你食君之碌,却不思为朕分忧,到底是何居心???”
崇祯用近乎咆哮的声音来质问这位工部尚书右佥都御史,他对张国维非常器重,之前便擢升其为工部侍郎,没想到此人在如此关键时刻也反水了,真是人心叵测啊!
“陛下,臣负责主持京城新城与山栋新城修筑之事!”
张国维不愿意多做解释,只简单说了一句,这就是他选择投靠太子爷的原因所在。皇帝反对兴建新城,他又是负责这项差事的,那么等到太子落败,他就要被皇帝下狱了。
兵部尚书王家彦、吏部尚书堵胤锡、医部尚书由光禄寺少卿路振飞、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等人,在看到薛国观、冯铨、张国维等文官的抉择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跟了过去。
他们都是支持太子新政的文臣,在皇帝主政期间,想说实话又不敢说,跟着太子却似如沐春风一般舒服,不时还能打打麻将,消遣娱乐一番,也不算妄为君臣一场了。
较于动辄便要将股肱之臣下狱的皇帝,太子年纪虽却是非常宽宏大量的,非投敌、反叛、欺君、贪墨之过,哪怕御敌时战败,只要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