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买到十文钱一份的报纸,京城里出现了成百上千次的摩擦与冲突,大家都想要抢先目睹传说中的“辽东大捷”的实际内容。
一下子过去多少年了,王师都没打过胜仗了,这次虽说是倭军代打上场,但只要能把狗鞑子揍得鼻青脸肿,百姓们也是能够喜笑颜开的。
在某太子的特别指示下,锦衣卫破天荒地承担了押运报纸的重要任务,主要是害怕没等送到包年用户的手里,在半道就被“饱学歹人”给抢了。
“交出报纸”“饶你不死”这种事也不是没发生过,尤其是加上《京师日报头一次采用红字印刷,将会比以往更为醒目。
不少小肚鸡肠之人还借机抨击朝廷与某太子雇佣倭军征讨东虏欠妥,此举有损朝廷颜面,大明天威荡然无存,大明与倭国还有世仇。
但这些瞎嗡嗡的“苍蝇”很快就被周遭一群支持者的唾沫给淹没了,只要辽东能够打胜仗,没人在乎是不是王师所为。
之前“辽饷”收了多少?
几乎搞到珉不聊生的地步。
然后呢?
关外的战况真是一败涂地!
最北端就剩下锦州还在苦撑,锦州以北的广袤地区已经丢光了。
还有人拿出朝廷的二百两一个狗鞑子的定价过高来说事,这番言论又被周遭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朝廷也提高了关外王师的悬赏额度,然而他们有多少斩获?
别说三千,有一千么?
恐怕连五百都没有吧?
每年消耗数百万两银子,养这群废柴有何用?
有人随即呼吁朝廷应该大规模雇佣倭军,逐步裁撤关外王师。
倭军只是与鞑子交锋一次,便一举歼灭三千之众,顺带收复了旅顺二城,战果斐然。
这要是十万,甚至二十万倭军登陆辽东,狗鞑子的末日岂不是来了?
对于这项提议,朝廷里也有极多的赞同者,理由也如出一辙。
雇佣军的战斗力强悍,价钱也不高,看起来是极为划算的买卖。
但最早也要等到倭军收兵撤退之后,再行商议明年的事情。
有了今年这样的成功案例,想来明年继续合作也不会太难。
“殿下!捷报!捷报……”
“……哦?”
难不成倭军又击毙了三千辫子?
这也太厉害了吧?
早知道这么能打,干脆雇十万好了,一次就能把皇太鸡打得剩不下几根鸡毛了!
呃……
还真是捷报!
倭军在收复旅顺之后,稍加休息便快速北上,一举收复了硕托的老巢——复州城。
为了给倭军增光添彩,这群辫子也太过配合了吧?
怎么到王师这里,就是撞了一脑袋的大包呢???
想来也是皇太鸡派去的援军还未赶到目的地。
让倭军捡了一个大便宜,幸好收复城池没有奖励,不然朝廷还得损失一笔钱……
“母后,请您圣揽!”
这下好了,倭军的高将领们又可以在复州城下摆拍了,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烺哥儿,信上所言可否属实?”
周皇后完全不懂军事,这种事只能请教自己的儿子。
“母后,倭军在旅顺附近歼灭了东虏主力之后,从复州到旅顺一带,东虏都没有多少剩余兵力了,倭军顺势收复复州城也在情理之中,照片也已然送来。”
有照片为凭,这样就无法作假了,只是是不是还要休息一天,大吃大喝一顿呢?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烺哥儿言之有理!”
周皇后只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方面只要长子上心就行了,她就是每天按时上朝听政而已。
好在利好消息不断,也算是甚感欣慰了,说明长子的办法确实管用,大明的确是中兴有望了。
“进朝,给内阁与诸位爱卿传阅一番!”
虽然不是再次“啪啪”了三千辫子,收复一座重镇也算是大喜事了,起码王师近些年就没干过这种事。
大明不死一个人,只是花些银子就能达到目的,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没什么比这个办法更管用的了。
“臣恭贺殿下!我大明中兴在旺了!”
首辅准国仗薛国观继续从事他的本职工作——拍马屁。
在他之后则是一群人的集体马屁,弄得大殿里都有回音了。
有了旅顺的案例,又听过了太子的分析,众人也就不疑有他了。
还真别说,太子这用雇佣军来收拾东虏的办法的确可行,而且收获颇丰。
“本宫以为当下虽然捷报频传,但还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万不可头脑发热,利令智昏!因为我大明在整体态势上仍旧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不论从兵力还是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