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1章:耕战之法  明末黑太子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管呢!

把地划给包衣,剩下的事情,包括施人工肥在内,都是包衣们自己的事情了

靠河边的土地是最好的地方,不缺水灌溉不说,而且还便于下网捕鱼。

河里的水和鱼都是附近一个大队的包衣的,任何人都不得侵占。

好在八旗老爷们对吃鱼们多大兴趣,更愿意打猎来糊口。

这使得北上开荒的包衣们实际上比在辽南的时候的生活还要好,隔三岔五就能吃到鱼。

大清不是头一年种土豆和地瓜,早在两年之前,关内那魔童在报纸上号召各地百姓种植这两种高产作物时,皇太鸡便关注到了。

对于此二物,皇太鸡起初也是不大相信其产量的,便让人在京郊试种,距离较近,便于其随时前去观察。

在专人的小心伺候之下,地瓜与土豆的收成自然相当之好,尽管只是按照普通大米与麦子的方式来种,可产量却超过前者的一倍以上。

去年大清国各地均已开始播种此二物,要不是其产量填补了从关内买粮与抢粮的差额,眼下都得饿死十几万人

如此一来,北上开荒的种子就不缺了。

鲍承先也不是一味的蛮干,弄个一刀切计划,命令靠近河边的地方种植水稻或小麦,不利于灌溉的地方种植地瓜与土豆。

不放心下面呈上来的折子,生怕被骗到,年底无法向皇上交代。

鲍承先还躬亲示范,经常下到田间视察开荒情况,只有亲眼见到,这才算是放心下来。

原本计划开荒一百万亩,由于包衣都携带了家眷,家眷只要不是卧床或者残废,多少还能帮点忙。

加上没有开荒面积限制,经过反复统计,账面的开荒土地面积高达二百三十七万亩之多!

头一年大家都不熟悉各地地盘的情况,还要建造木屋,比较耗费时间。

鲍承先根本指望能够收获甚子,只希望包衣及其家眷不被饿死。

负责巡逻的八旗老爷可是吃好喝好,肯定跟养大爷一样悠闲。

包衣则只能靠天吃饭,天天祈求不刮狂风,不下暴雨

从蛮明的报纸上得知,今年关内北方的情况依然无比糟糕。

关外的大清国境内也遭遇了旱灾,但情况没有关内那般严重。

荒地基本上都是沿河开垦出来的,实在难以供水的地方干脆暂时就放弃掉了。

这边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哪里有河就在哪开荒。

在严重缺水的地方开荒,那就跟自寻死路没多大区别

这种天气也无需防备洪水来袭,因为来了洪水,就等于降雨充沛,再也不用担心旱灾了。

河里的水被大量用于灌溉荒地,不给弄断流就不错了,不大可能在夏秋季节变成洪水。

每队里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牲畜,用来开垦荒地,光靠人力就肯定要错过春耕了。

到了既定区域,队里为所有包衣开荒,余下播种、施肥、除草等工作,就要靠个人完成了。

这些均是鲍承先想出来的法子,而且派专人来监督,避免中饱私囊的情况出现。

下面的人也没几个敢糊弄鲍承先的,能当开荒总督的肯定不是傻子!

你糊弄鲍承先,难道鲍承先还会去糊弄皇太鸡?

指望皇太鸡是傻子,那还能不如直接找块大石头,一头撞死算了!

一旦被抓到证据,核实无误,可是连包衣都做不成了,各旗旗主也不会容忍这种欺下瞒上的狗奴才!

都这么干的话,那还开个屁的荒啊?

用二百三十七万亩荒地来糊弄自己?

扒掉你的皮都算轻饶了!

刨去零头不算,鲍承先认为至少可以有两百万亩可以收获粮食。

不论收到甚子作物,只要每亩地的产量不低于五十斤,一律按成功开荒计算。

这个目标产量在关内,譬如江南,几乎就是个笑话。

但在这里,特事特办,没那么严格,大面说的过去就行,行话就是有毛不算秃!

由于开荒积极,耕作合理,报告属实,监督严谨,外加土地本身很是肥沃。

故而在九月份收获的时候,鲜有亩产低于一百斤的,有的亩产更是高达三四百斤。

经过多方汇总,开垦出来的二百三十七万亩土地总计收获两百零四万石粮食!

尽管亩产还是不到一石,可得到奏报的皇太鸡已经龙颜大悦了!

虽说皇太鸡很是眼馋这些粮食,可君无戏言,不能再将这些粮食强行征用。

鲍承先不敢擅自将粮食作为贡品,只是如实禀报,最终还要圣裁解决。

范文程见状便出了个主意,那便是用盐、茶、布、铁等那边稀缺的物件来换粮食。

价格自然由朝廷来定,这便有了转圜的余地

要是没有朝廷的帮助,包衣们连把菜刀都不会有!

再说播种的种子可是朝廷借给包衣们的,等收获了粮食,还要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