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1章:全线反攻  明末黑太子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奥库派人拍摄的战场电影送到伊斯坦布尔之后,加上私下的一顿活动,的确起了不小的作用。

至少让苏丹易卜拉欣一世认为他们是尽力了,而且敌人凭借壕沟不但抵抗完全,还发动了夜袭。

加之规模不中欧地区还在夏秋之际,由于降雨量很高,多瑙河流域爆发了洪水,一举吃掉敌人变得有些不切实际。

于是继续包围对峙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为了能够赢得保卫布达佩斯的胜利,以及重创敌军重兵集团的这两个目标。

苏丹易卜拉欣一世同意继续向布达佩斯增兵,不过基于前线兵力已经达到六十万,对后勤供给的压力实在太大。

经过近臣的建议,最终易卜拉欣决定眼下只向布达佩斯前线支援骑兵、坦克、重炮等兵种和装备。

总的来说,就是提高作战部队的兵力的同时,将提升战斗力的重点放在增加技术装备方面。

通过实战表明,优质武器,特别是昂贵的重型武器,的确可以起到物超所值的作用。

所以易卜拉欣继续派人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前往明帝国,希望昊菁皇帝能够在如此关键时刻帮助自己。

如果前线能够在一年之内打赢,那便再好不过了。

反之,求购的坦克与重炮就能派上用场了。

五百辆坦克不够就增加到一千辆,还不行就提升到两千辆。

易卜拉欣有信心用黄金、宝石、坚果、战马、石油和成品油换购大量的坦克,好能组成一支规模空前的坦克集群来推平对方!

还有一种武器,也是攻防利器,那就是机枪!

在看过几十挺机枪同时开火的影像,特别是密集的子弹将敌军士兵一片片射杀的画面,令易卜拉欣真是感到赏心悦目。

这种武器真是对付敌军骑兵和步兵的不二之选,不论价格如何,一定要买到更多才行。

如果能有一百挺,甚至两百挺机枪运抵前线,骁勇善战的奥斯曼军队将是不可战胜的!

能够击败神圣罗马帝国,毫无疑问,将是自攻陷君士坦丁堡以来最辉煌的战果了。

加上开凿运河与开采油田,易卜拉欣认为自己的丰功伟绩将不逊于苏莱曼大帝!

在自己百年之后,也将被后人推举为帝国历史上排名前三的苏丹

对于前线,易卜拉欣还是展示了自己作为明君的宽广胸怀。

将进攻的权力交给侯赛因等人,诸将可以自行抉择。

只要能打赢,一切都好说。

在此之前,鉴于久攻不下,捷报迟迟未到,易卜拉欣甚至想要御驾亲征。

但又考虑到自己对军事方面似乎不太了解,指挥作战就更别提了。

心痒难耐之余,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请来了明帝国的大使,专门咨询了一下相关问题。

在交谈时,易卜拉欣便得到了关于昊菁皇帝如何管理军事方面事情的宝贵经验。

昊菁皇帝是仙界下凡,自然能征善战,十余岁便可御驾亲征。

近些年因为上了年纪,也就鲜有再创辉煌的机会了。

这并不妨碍明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昊菁皇帝虽然不管前线了,但后勤保障是掌握的妥妥。

前线那边只要相信自己麾下的名将,给予其足够的兵权,同时保证部队的后勤供给就行了。

有了训练有素的士兵,性能优良的武器,以及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加上将领指挥得当,明军自然可以所向披靡。

这可不是吹嘘出来的,明帝国最新出版的世界地图,就已经说明一切了。

半个亚洲,整个大洋洲,非洲南部,美洲西部,均已经被纳入了明帝国的版图。

事实胜于雄辩,说明这套流程不但可行,而且非常有效,能够成为帝国开疆拓土的倚仗。

受益匪浅的易卜拉欣觉得很有道理,似乎自己之前也是这么做的。

但对于侯赛因放弃好不容易才夺取的克拉科夫,还是有些无法释怀。

只是被敌军切断南撤的退路,似乎更加危险,侯赛因这么做也是非常稳妥的。

将所部全员撤回布达佩斯,避免了成为一支等待援军前去解围的孤军的可能。

接下来,就看双方谁能在鏖战多时的布达佩斯取胜了

由于多瑙河流域爆发了洪水,导致多瑙河西岸的奥军不但没进一步推进,反而向西后撤了三十多英里。

不大幅度的撤退也不行,多瑙河在汛期时的河面宽度已经是之前的三倍左右,水位非常高,随时可能吞没岸边沿线地带。

此前,再也坚持不下去的布达与佩斯两座城堡的守军,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投降了。

他们已经坚守了足够长的时间,但是援军近在咫尺,就是不给自己解围,真是让守军无可奈何。

吃光了城堡内的粮食和战马以及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