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臣的力谏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胤禛便决定率领剩余的人马与百姓,向奥斯曼帝国投诚。
因为对大清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言了,大侄子那边也遭到了西夷的大举进攻眼下已然损兵折将无数了。
不想投降的话,要么祈求上天,能让所有敌人瞬间暴毙,要么就只能跟南宋灭亡时一样,在崖山跳海了
大清的百年基业毁于自己手里,或许弘皙也有部分责任但大侄子还年轻,不能让侄子来负主要责任。
这点担当作为其叔叔的胤禛还是有的好歹也算是对得起已故的皇兄了。
西历四月十五日,胤禛便率部向萨利赫投诚了。
萨利赫转述了苏丹的招降条件,胤禛的爵位与头衔自降一等。
其国土与所有军珉均需并入奥斯曼帝国,税赋每年两成。
军队不会被打散,但必须服从苏丹陛下的命令与指挥。
饮食与信念方面均不强求,但也须尊重帝国的既定风俗。
如果发生反叛,帝国将不再接受第二次投降的叛徒。
去清的国级称为,改称部落,普鲁特河至南布格河地区为清部落聚居地。
未经苏丹陛下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聚居地,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所有军事行动均需由帝国制定并执行,清部落须无条件配合。
若有敌人进犯聚居地,帝国会在核实后对清部落进行必要的保护。
除了签字按手印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胤禛等大清高层去伊斯坦布尔觐见苏丹陛下,当面称臣,这才算是得到了苏丹陛下的认可与宽恕。
对胤禛等大清高层来说,等于挣扎了半天得到的还是这么一块地方,而且大清国也不复存在了,降级成部落了。
自己说是清王,其实就是成了部落酋长,不但要仰奥斯曼苏丹的鼻息,具体事务还要听从萨利赫的安排。
不窝火是不可能的,但又能如何呢?
东边是蛮明,西边是奥斯曼,北边是西夷,南边是黑海。
四个方向有三个方向是敌人,剩下一个方向是用来自尽的
再不投降奥斯曼的话,真是要被这三个敌人给联手消灭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更何况是大清皇帝?
只是希望奥斯曼方面不要返回,胤禛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往伊斯坦布尔的旅程。
乘坐的还是铁甲舰,这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乘坐这种会冒烟的战舰。
到了伊斯坦布尔之后,胤禛便见识到了奥斯曼帝国都城的规模与繁华。
尤其是在铁甲舰停靠在海峡一边的码头上时,胤禛居然看到了蛮明的舰船。
这实在是让他感到异常的惊诧,想来也难怪奥斯曼早就与蛮明走到一起了,不然也不会两家一起对大清下嘿手了
“臣胤禛叩见苏丹陛下祝苏丹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刚当了皇帝没多久的胤禛,好没享受足群臣的山呼海啸之声,便要向他国的元首行跪拜大礼了。
“免礼平身!”
易卜拉欣自然对这个场面心悦诚服,能让大清皇帝向自己称臣,这绝对是仅次于苏丹运河的一项壮举,往后必定会铭记于史册。
“爱卿远道而来,今天又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想必心中自然会有很多疑问,但说无妨!”
易卜拉欣在心情好的时候,可以解答任何人的任何问题,只要问题本身不让他生气就行了。
“陛下,臣不知本部落何时冒犯了陛下,引得陛下发兵”
胤禛心里当然有很多疑惑,能问个明白也算是没白挨打了。
“爱卿,奥斯曼与贵部落其实一直合作地还算不错,然而贵部落是明帝国的敌人,那我们的关系便会变得很微妙了。”
易卜拉欣坐着从明帝国进口的真皮沙发,舒舒服服地给这位新晋臣子讲述原因所在。
“臣不知进攻鄙部落的计划,莫非是事先商定之事?”
胤禛大概明白了三方的关系,奥斯曼对大清好坏与否,完全取决于蛮明。
“实不相瞒,确实如此,早在多年之前,在明帝国都城举办的世界峰会上,明帝国、本帝国、西欧诸国便商定了对贵部落的战争事宜。”
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下场,只有你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那陛下又为何收留鄙部落?难道不会因此而得罪明国?”
“收留贵部落,也是明帝国允许的!”
“”
胤禛有些懵了,要打自己的是蛮明,允许奥斯曼收留自己的也是蛮明,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原因很简单,本帝国与中欧各国关系不佳,贵部落亦是如此。明帝国与欧洲各国关系不错,与本帝国关系更好,明白了么?”
“”
对于这番话,胤禛段时间内是很难彻底消化的,因为绕的弯子实在是太多了。
你们之间的关系好不好,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