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在带着学习小组里的人抄公式!”——世界上传播速度最快的消息就是小道消息。随着几名离开学习小组的组员回到教室,这个消息不胫而走,瞬间传遍了全班。
“抄公式?真有意思!抄公式就能抄到600多分?我还真不信了!”胡三光听了传言,趁着老师出门在班级里大放厥词。坐在前面的王寒也在一旁附和:“说的是,我还从来没听说过抄公式就能把学习成绩抄好的呢!”
胡三光见王寒支持自己的说法,更是兴奋。他虽然蛮横无理,在班级中横行霸道,可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依旧有种发自本能的敬畏和崇拜。而王寒虽然对胡三光并不感冒,可一来他对自己也都是客客气气的,二来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因此也顺着胡三光说了几句。
坐在王寒前面的魏树强和王寒关系不错,他见班里议论纷纷,回头问王寒:“哎,老王,你说张帆这小子是不是故意的!”
“故意的?什么意思?”
“那还用说?”魏树强低声道:“这小子先抛出来一个看上去就不靠谱的学习方法,筛掉一群人,然后再关起门偷偷摸摸弄点新玩意出来。”
“应该不会吧......要是这样他干脆不成立学习小组不就得了?”王寒听了也有点迟疑。学生的思想一般都比较简单,魏树强这种思路显然已经超出了王寒的思维范畴。
王寒又看了看斜后方在看书的姜汉,悄声道:“等会放学让姜汉去打听一下就知道了!咱们现在在这猜也猜不出。”
姜汉,魏树强和王寒三个人在张帆异军突起之前是全班学习最好的三个人。与其他班级的“一山不容二虎”不同,这三个家伙颇有些“强强联合”的味道。三人中的姜汉性格比较木讷,虽然和王寒,魏树强交好,但也仅限于交流学习问题。让他去打探再好不过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比较老实,没什么坏心眼,这样的人最容易引起他人的信任。
魏树强听了王寒的一席话,点了点头转回身去,嘴里念叨着:“哼!还抄公式,抄公式有什么用?”
“抄公式有什么用啊!小帆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与此同时,已经抄了半小时公式的赵海川哀嚎一声,实在是忍不住对着课本一页页找公式抄公式的枯燥,抬头问张帆。但一抬头,没想到张帆拿着数学书翻来翻去,右手奋笔疾书,显然也是在抄公式,赵海川见了嚷道:“不是吧小帆,你来真的?你也在抄?”
“当然!要不你以为我闲的吗?”张帆见赵海川这一搅和,许佳,李萌萌,张晓峰等人都抬头望着自己,显然也是奇怪为什么张帆让他们抄公式。于是张帆将钢笔扣上,拍了拍手道:“好吧,我就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抄公式。大家可以先放松一下听我讲。”
其余几人听了也纷纷停笔,林语寒将钢笔放好,双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一眨的看着张帆。只听张帆说道:“几位,你们在平时考试也好,做题也好,有没有遇到过一种情况,就是这题看着有点面熟,也觉得自己会做,但真一上手反而磕磕绊绊,做不出来?”
“有有有,我就经常这样!”赵海川不甘寂寞,第一个跳了出来。
“我也遇到过!就是有时候模模糊糊知道怎么答,但又不敢确定。”唐兵推了推眼镜附和道。其余几人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陆续点头,看来这种情况在几人中普遍存在,并非偶然。
张帆心里暗自点头,这几个人除了林语寒学习比较好,在班级里能排到十名左右外,剩下的都是中等生,好的时候在二十名开外,不好的时候就奔三十名去。而中等生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比起差生,他们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比起尖子生,他们的基础却又很薄弱,因此才会出现刚刚几人说的,明明看着题很面熟,可就是做不出来的情况出现。
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都说了几句,张帆这才总结道:“大家看来都有过这种情况,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你们为何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不瞒大家说,我以前成绩和大家差不多,也是一个中等生。因此我对你们经常遇到的痛苦,或者说困难,感同身受!”
赵海川等人一听,顿时都兴奋了起来。坐在后面的唐兵,小伙子本来长得白白净净的,听了张帆这几句话竟然脸色都有些涨红了。也难怪,张帆这是用出了一种后世很常见的话术,那就是“把自己融入围观群众,从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这种话术在后世的营销号,软文中用的不要太多,现在随口说了几句,就让一帮人隐隐有狂热之势了。
张帆看了看大家,接着道:“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我这次考试考得不错。虽然从大家的眼中看来,我这次考高分有些诡异,但我自己总结了一下,还是有迹可循的!”——这是话术的第二步,既然已经和群众融为一体,那就开始找自己与群众不同的地方,然后告诉群众:你可以的,你也有这个潜质!果然,几人听张帆似乎要“传功”了,大气都不敢出的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