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养猪场最佳地点  我的重生2005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作者求推荐票,求推荐票,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李正夫把王八买回来之后,便没什么事情干了,李正夫是个闲不住的人,便想着自己是不是周边看看,找个好的地方建猪场。

李正夫打算先到庙门岭的庙门千去看看,因为那里高,视野好,能看到村里全貌。。

而且庙门千还是个红色遗址,当年有红军在这里打游击战。村里好些人跟着去了,最后胜利建国以后村里出的最大官是高官,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他家老人死了以后,家里面各个在县里当官的居然都得绝症病死了。

走在村里的乡间小道,清凉而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让李正夫忍不住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也不知道是周围的环境变好了还是因为不用那么忙忙碌碌了,李正夫人都一下轻松许多。

作为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在家养猪,李正夫其实是背负着很大压力的。

和城市污浊不堪的空气相比,三河村的空气毫无污染,两者之间的差别可想而知!

背靠着魏巍庙门岭的三河村,前看有终南山,左边是轿子群山,右边是万山重叠,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负离子氧吧,这也是城里人梦寐以求的高品质生活。

从这一点来看,城里人和乡下人究竟谁的生活拥有更高的品质,还真的不可言喻。

有时候,李正夫在想,上一世,自己在城里每天累死累活的,过着紧张、忙碌、焦躁的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

或许是为了钱吧,自己现在有钱了才能发出这么多的感慨。

时间不到十点,太阳还不是很热,双河村上空一片清晰,山下村庄显的安宁。

远远望去,终南山平台上还被被雾纱包裹着,平坦的平台上视野开阔,远处的庄稼都已成熟,太阳照着就像洒下一片金黄。

山脚下,环绕在村子前面的“流水河”,水流平缓,清澈见底,没有一丝的污染。

它是由于四周高山地势阻断,自然形成的;是特有的丘陵地貌,形成的水流时而平缓,时而入深谷,。

“流水河”是露天河流;主要水源是来自于周围山上的山泉、山间的小溪以及经常下雨的气候。

它也是一条孕育三河村祖辈人的生命之河,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

在村子的北面是李家河和杨家河。

浅浅的溪水掩映着水底一颗颗圆滑的鹅卵石。

从山上往下看,三条河就像是伸出的三条手臂,往东面相互交汇。共同组成了三河村的三条河,交汇的河流一直往东面流去,进入县城以后就和其它溪水交汇变成了永宁河。

太阳穿破云层,一地金光的双河村,两条波光粼粼铺满金叶的小河,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这宜静宜动的山水图画,李正夫人醉了,心也醉了。

李正夫举目往下看,发现庙门岭脚下靠着东面流水的地方,有一个不是很茂盛的山头,李正夫记得那里好像叫盘石山,山里有些石头又土地贫瘠,所以不怎么长树。山头不高,缓缓向河滩延伸,李正夫感觉不错先记下。

……

上山一趟不容易,李正夫打算就在庙门千这随便吃点东西,然后再去其它地方看看。

搬了几块石头,在庙门千前面搭了个简易土灶。李正夫再捡来一些枯木枝,升起火。把顺路捉的几只大螃蟹洗干净用树叶包着,烧来吃了,很美味。

祭完五脏六腑,把火扑灭,李正夫打算再去庙门岭脚下东面,离盘石山不远的黑石原看看。

一路走一路砍,李正夫走走停停,四处观察,半个小时后李正夫来到了盘石山.,此处开阔确实很适合建猪场。从盘石山往南看,差不多就能望到黑石原了。

从盘石山继续往南走了三百米,李正夫就来到了黑石原。当看到眼前的地方,李正夫目瞪口呆的说不出话来。

眼前,是数百亩大的地方,不是很平整,小山丘也有不少,平平整整的地方也很多,平坦的地上只有几十处三五十颗一簇的松树林,其他地方都是灌木草地。

在这块地的边沿有条小溪流过。虽然交通不方便但适合做母猪基地。

“难道真是天意如此吗?自己想找个地建养猪场,就有一片这么适合的,看来自己还真是个幸运儿!”李正夫自恋的想道。

此时的李正夫,几乎已经下定了要把这里弄到自己手里的决心。

当然,盘石山也是很好的选择,小山靠着河又远离村子,周围空旷有风,最适合建养猪场了。

两百多亩的面积,自己再扩张应该也够了。

而且盘石山土地又贫瘠,承包下来的话应该很便宜的。到时还可以在山上种些板栗树和葡萄树,总也能创造这效益。

再说了,如果自己只拿下黑石原,就必须得修一条大路进去,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