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民之心。
而张启阳的奏折则完全是另外一种说法:有小股伪清余孽窜逃入了朝鲜,所以他才命令张三娃越境追击。
过去之后才发现朝鲜政坛混乱,外戚和地方豪强挟持了朝鲜王室,所以他就顺手帮助朝鲜“勤王”了。
这两份奏折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口径则完全相反,一个说是入侵,一个说的“勤王”,根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那就无从得知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有一方在撒谎。
其实吧,这种事,哪怕是用脚丫子想想,也可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张启阳在睁眼说瞎话呢。
这倒不是说复隆皇帝信不过张启阳而信得过朝鲜人,而是铁一般的事实就摆在眼前。
长久以来,朝鲜就是大明朝的藩属国,年年纳贡岁岁称臣,每年进贡的高丽婢不在少数,态度极为恭敬。
而大明朝也在事实上履行了宗主国的义务,万历年间就曾经应朝鲜国的请求,派遣大军出动,唱了一出“卫朝抗倭”的大戏。
虽然付出了沉重代价,总算是全了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关系,将入侵的倭寇给打跑了。
事实上,就算是在崇祯年间,大明朝已经失去了对东北方向上的控制之后,朝鲜的表现还算是恭敬。
即便是在“大清国”两次征伐朝鲜的情况下,没有了外援的朝鲜依旧只是奉“大清”为“兄国”,但却拒不承认当时的黄台吉的皇帝身份,已经算是给大明朝留足了面子。
即便是在大清国的全盛时期,朝鲜虽然承认了清廷,却没有承认清廷统治者的法理地位,只承认他们是王,而不承认是皇帝。
现如今大清国已经熄火塌架了,朝鲜更不可能傻子到和大明朝为敌的地步。
或许张启阳知道这样的借口实在无法交代,所以没有说朝鲜有敌对的心思,而是随便找了个借口,说是帮助朝鲜“勤王”去了。
这个借口或许稍好一点儿,但同样荒诞可笑:你张启阳是大明朝的臣子,无论朝鲜发生什么,那都是他们的事儿。
就算是朝鲜有外戚作乱,就算各地的实力派对朝鲜王室不够尊重,也用不着你去勤王吧?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张启阳是在撒谎,无论他找什么样的借口,都掩饰不住入侵朝鲜的事实。
更何况,早在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朱元璋就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了,现在你张启阳的军队却悍然入侵,朝鲜都已经把“小报告”打到皇帝这边来了,肯定不能装聋作哑,必须做出反应。
要不然的话,宗主国的颜面何存?
连一个臣子都约束不住,皇帝的尊严何在?
“下旨,严令张启阳撤兵……”
“不可!”安宁公主说道:“这个时候让李吴山撤兵,似有不妥呀,万岁还应该更慎重一些……”
“怎么?张启阳还敢公然抗旨不成?”
“公然抗旨那倒不至于,但我估计,勇毅公必然会阳奉阴违。”
安宁公主幽幽的说道:“入侵朝鲜属国,绝非偶然,定是早有预谋。以毅勇军战力,朝鲜是万万挡不住的。”
虽说入侵朝鲜的仅仅只是毅勇军的东路一部,但这部分人马横扫辽东气势正盛,一路势如破竹早就打到了汉阳国都,凭朝鲜那些连铁质武器都凑不齐的军队,不存在和毅勇军争锋的可能。
就算是朝廷现在就下旨,严令张启阳撤军,肯定也早就来不及了。
虽然张启阳不敢公然违旨,或者说他根本就不必那么做,只需要在书文往来过程中耍点小手段,稍微拖延一下时间,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朝鲜推平了。
到时候朝廷只能捏着鼻子接受这个既成事实!
公然入侵态度还算恭顺的藩属国,这是一件大事,张启阳还玩了一出先斩后奏的把戏,完全就没有朝廷放在眼里,但朝廷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朝鲜是小,朝廷的体面是大啊!
“唯今之计,只有默认了张启阳的所做所为,若我所料不错,事后张启阳必然会上一个请罪的折子。”
先把朝鲜占领了,然后再自请罪责,也算是顾全了朝廷的脸面,这种事儿只要张启阳不是傻子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等他的请罪折子递到江南的时候,就说明已经彻底完成了对朝鲜的全境占领。
但是,朝廷毕竟是朝廷,不能眼看着朝廷的藩属国变成他张启阳的藩属国。
“朝鲜与江南相隔千山万水,交通不畅,挡是肯定挡不住的,只有赶紧派遣一个人,作为事朝宣慰使去到那边,以朝廷名义行事。”
就算张启阳在占领朝鲜,朝廷也肯定会派个代表过去,一来是为了彰显存在顾全朝廷的脸面,再者也是为了不让毅勇军在朝鲜为所欲为。
但这个事朝宣慰使的人选,不那么好选呀!